编辑: 笔墨随风 2016-01-05
记者调查 记者调查

2017 年5月12 日 星期五

16 16 反转曾经辉煌, 一度彷徨 早些年, 河南省宝丰县最早有两个 人买得起桑塔纳, 一个是煤矿矿长, 另 一个是魔术团团长.

宝丰西部有煤矿, 当年挖煤日进斗 金, 连邻近的村庄, 都彻夜灯火通明, 人称 小香港 . 而北部是平原,除了庄稼,没什么资源可依赖, 自古耍戏法, 走江湖, 出艺 人.作为中国杂技家协会命名的 中国 魔术之乡 , 这里的魔术师们走南闯北, 着实火过一阵. 可时过境迁, 如同中国大地上曾经 灿若繁星的道情、 鼓书、 弦梆、 胡调, 甚 至剪纸、 泥人一样, 传统技艺渐渐养不 活艺人, 教徒弟都无人肯学. 谁也没想到的是, 大约沉寂十年之 后, 宝丰的魔术再一次走向全国, 舞台 演艺车如今多达2800 台,辐射13 万人就业. 在挖资源的宝丰西部, 不少人随资 源挖尽而返贫.而 挖文化 的魔术艺 人, 发现文化越挖越多, 只要自己不丢, 价值取之不尽. 什么叫取之不尽?每年大年初二, 回乡过年的演艺团接连开拔, 大黄 庄及周边乡镇的2800 台舞台演艺车驶向全国,他们会出现在市县、乡镇,甚至村庄的文化广场.物流供货紧随 其后, 春节那

1 个月能卖出平时

3 个月 的货. 询问大黄庄的中通物流, 负责人杨 军峰给出这么一组对比数据:一个普通县城每天发货量不过60 多吨,而在大黄庄,他一家物流每天就发货40 吨 左右, 稳居中通公司河南第一, 第二名 不出意外在省会郑州.即使这样,他在大黄庄10 余家物流公司里,不过处于中游. 图书奇石、日用百货、床单被罩…… 大黄庄数年间崛起了各类大宗货物批发市场, 甚至有人从湖北、 江西等 省来进货.大黄庄的魔术师像主心骨 一样, 领着队伍打市场, 北至漠河, 南到 云贵;

像火车头一样, 拉动业绩往前蹿;

像变戏法一样, 把老手艺的传承变出了 价值, 变出了信心. 村支书马豹子今昔对比,唏嘘不已: 守住传统, 像守住一脉香火, 应时而 变, 终成燎原之势. 困局老绝活咋 说不中就 不中了 ? 若论宝丰民间魔术群众基础之广, 全国也不多见.大黄庄村口路角, 经常 几个老人唠嗑, 聊着聊着, 就从兜里摸 出扑克、 皮筋, 比划切磋.当地人夸口: 上到九十九, 下到刚会走, 大黄玩魔术, 人人有一手. 说起鼎盛时候, 不少老艺人还是眉 飞色舞. 那是改革开放之后,家庭联产承包,大黄的庄稼户终于又从土地上走出, 重拾祖辈的手艺, 玩魔术, 闯九州. 往往全家在外闯, 村里户户锁门.但见 土里土气出去, 衣着光鲜回乡.出自魔 术世家的毛新强,带全团往返都坐飞机, 在镇政府门口摆三天大戏. 中国魔术传统由来已久, 秦汉就有 百戏记载, 吞刀吐火, 亦真亦幻.作为 中国魔术之乡 , 宝丰魔术传承据说源 于唐宋, 盛于明清.在梨园行, 宝丰更 是无人不知, 民间曲艺最大的盛会马街 书会, 至今已绵延

700 余年. 大黄庄人世代走江湖, 变戏法, 一 捆围布一根绳, 三根竹竿来搭棚.真真 假假变戏法, 换得银钱回老营. 最初的 魔术演艺, 就是围布一拉, 满场老幼, 一 张票才

1 角钱. 上世纪90 年代,大米3角一斤,魔术门票就卖到

1 元, 后来

5 元、

10 元.宝 丰一下子涌现

1400 多个演艺团体,

5 万 多从业人员.老家的小楼, 一幢一幢从 村庄冒出来. 那是一个电视逐渐普及的年代, 演 艺团体遭遇了电视媒体的兴起, 活像今 天的电视遭遇了网络媒体一样.曲苑 杂坛, 综艺大观, 民间曲艺最顶级的表 演, 乃至世界最时鲜的玩意儿, 一股脑 装进屏幕.小魔术团自愧不如, 无计可 施, 还能有几人买票进来看?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