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5-11-30
今日闲情 责编: 舒小梅

电话:

2356773 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06 shuxiaoq@126.

com 强壮的水牛泥塑一般静立在 水田里, 不远处零零星星散落着几 顶七彩的帽子, 圆圆大大的帽子下 保护着瘦瘦小小的人儿, 遮挡自然 界的阳光和风雨, 也遮挡了黝黑的 面庞和冒着热气的汗水. 高铁一路向北, 窗外的景色 一闪而过, 到处是水田和池塘, 满 眼除了水汪汪就是绿油油.偶尔 可以看到远远近近的高楼林立, 每一扇窗户里面都正在上演一部 生活剧, 可能是一家三口正窝在 沙发上过周末, 也可能蒙头大睡 补充睡眠. 他人的生活在我的视野里瞬 间闪过, 又瞬间消失, 在我看不到 的视野里, 谁的生活都没有停止, 就像是这列飞速行驶的火车, 依照 既定的时间和线路鸣着响笛运送 南来北往的人们, 不会因为安检处 恋人的拥抱不够长久而等候在轨 道上, 不会因为想要多看一眼要离 别的故土而延迟发车的时间. 站台上, 面无表情的旅人一脸 倦怠拿着手机, 心不在焉左顾右 看, 许是查看火车是否已轰鸣着驶 来, 许是寻找心爱的人儿是否已经 离开送别的人群. 多少人甘愿被这列用钢铁铸 造的长龙装进肚囊, 逃似的奔向未 知的远方, 随着风景的不断变换, 白 雪皑皑的冰冻天地可以化作绿树鲜 花的南国风情, 山雾笼罩的黛青屏 障可以变身奔腾澎湃的滚滚江河. 这些变化, 都被安坐在长龙肚囊里 的人们收进了眼底, 住进了心里. 一山一树皆为一处风景, 一水 一叶难为别处所仿.在路上可以 见到很多景色, 也会喜欢上很多地 方, 甚至想过要留下来, 在山上开 片地盖间房, 赶一群鸡鸭鹅捉虫下 蛋, 养一条土狗看家护院, 每天呼 吸纯净无污染的空气, 吃着自己种 植的绿色蔬菜粮食, 然后呢? !然 后怀念城市森林里的灯红酒绿, 烧 烤撸串, 商场影院, 还有游乐场里 的惊险刺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每一个地 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北方人豪 迈不拘小节, 南方人精明心思细 腻.北方气候干燥人们的火气十 足, 南方天气潮湿水雾迷离.没有 办法拥有所有的好, 摒弃所有的 坏, 出生时就印刻在身上的烙印 并不容易重新塑造成另外一番模 样, 还不如就此作罢, 只在一路远 行的高铁上, 隔着窗户假想另一 番生活, 闭上眼睛设想自己要走 的另外一条路. 很多人喜欢旅行, 一到节假 日, 各个景区就会塞满全国各地 乃至外国的游客, 就算是在去之 前知道会人满为患, 却依然急不 可耐又安之若素地去往想要去的 地方, 好像只有离开, 或者应该叫 做逃离现状, 才会有重新起航的 勇气和动力. 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成了现 代人放松的一条重要路径, 如果没 有时间, 坐在高铁上从南到北, 从 西向东地走上一遭, 经历一下寒暑 交替、 翻山越岭, 领略各处的景色, 设想留下来的生活, 将自己看似简 单苍白的生活空间用不同的风景 充填色彩, 在自己的领地里开疆拓 土, 建造专属于自己的一番山水草 原, 沙漠戈壁. 专心看着窗外, 突然间眼前一 黑, 紧接着耳朵里被什么东西堵住 了一样, 隧道将黑暗带给我, 却也 在同时点亮了车窗, 车窗玻璃上有 个托腮沉思的女子, 正在不眨眼和 我对视着.我知道, 车窗玻璃可以 复制我的样貌, 却无法复制我的灵 魂, 就像谁都能能够复制他人的生 活方式, 却永远复制不了生活带给 人们的快乐. 钢铁长龙带着我南北穿梭着, 一路上的风景依然如故未曾改变, 水牛依然泥塑一般静立, 依然有戴 着彩色帽子的人们辛勤劳作, 依然 会穿隧道钻山脉, 依然会跨江越 河, 也同样会载着我继续过我自己 的生活. 风景仍旧是风景, 我有我的风 景, 你有你的风景, 不同的风景点 缀了这条人生之路的两侧, 人们在 路上行走, 欣赏, 然后成为其中的 风景, 美丽自己的同时, 美丽一生 的路程. 我的路上有你的风景 我的路上有你的风景 我的路上有你的风景 我的路上有你的风景 肖静 还有多少人记得自己童年的 愿望, 随着年龄增长, 童年印迹在 逐渐褪去.不过, 任世界如何发 展变化, 有些东西已经浸入到骨 子里, 是无论如何都不会改变的. 童年时, 每个人都是父母宠 爱的宝贝, 深受养育之恩的同时, 肯定会有长大后好好报答父母的 愿望.父母生儿育女本身是不求 回报的, 父母之爱是最伟大最无 私的爱, 他们为了儿女可以倾其 所有.这种爱必定以言传身教的 方式传给下一代, 这是维系家庭 的情感纽带, 也是社会发展的情 感基础.对于父母, 我们想让他 们不再辛苦, 想让他们品尝世上 所有的甜蜜.可当我们长大的时 候, 发觉父母还在为儿女劳碌, 为 家庭操心, 童年时的愿望并没有 成为现实.这里的原因是多方面 的, 再说哪一个父母也不会不为 儿女分忧.就让我们为父母多做 一些事, 给他们做顿饭、 倒杯茶, 陪他们聊聊天, 听听他们的唠叨, 这些就是最好的报答. 童年时,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 会, 许多事情不能理解也无法理 解, 会有一些改造世界的简单看 法.这些基于童年时的是与非、 善与恶, 在成长过程中也在不停 地修正, 如今还剩下多少当年的 朴实与纯真.童年时的眼中只有 好人和坏人, 特别是书中电影里的 人物, 非好即坏, 长大后才知道, 这 个世界更多的是做过错事也做过 好事的正常人.做错事在所难免, 做好事顺理成章, 真正的好人会想 方设法弥补过错, 会将积德行善的 好事继续下去.如果以童年的思 维来看待, 不做坏事的人就是好 人, 这样就简单得多.随着年龄增 长, 会发觉世界比自己想象的复杂 得多, 令自己无所适从, 可一旦调 动童年的思维, 世界又变得简单, 让你心静从容. 童年时无忧无虑, 让我们每 个人都有机会接近自然亲近自 然, 随着年龄增长, 可能跟自然的 距离越来越远, 当初改造自然的 雄心还剩多少.我们也许对一棵 树承诺过, 也许对一朵花许愿过, 也许对一粒泥土一块石头发誓 过, 把它们当成永远的朋友, 不会 去伤害它们欺骗它们.树也许还 在, 花落了还开, 泥土长出庄稼, 石头还在风雨中坚强, 可我们当 初的心愿呢, 或许已忘记, 可大自 然记得.童年时的很多话早成了 戏言, 忘记了似乎并不足惜, 可让 你再说一遍这样充满童真的话, 还能说得出来么?可见童年天真 的心愿难能可贵, 每个人都是大 自然的一部分. 别以年龄增长为借口, 别以世 事无常为理由, 违背童年时的愿望 或许情非得已, 但忘记当初的善良 与美好则不可原谅.孩子很少犯 错, 即使有错也是小错误, 而长大 以后的错后果严重, 这当然是因为 长大后要承担很大的社会责任和 家庭责任.我们应该更多的直面 童年, 直面自己的内心, 直面人性 的和善, 这样才能重拾对未来的希 望.回顾童年, 也许会被自己当初 的小小愿望感动, 这说明你童心尚 存, 说明你良心未泯. 童 童年 年的 的 愿望 愿望 谢观荣 小时候, 每次家里场院晒粮 食我就要看麻雀, 这是最枯燥无 味的事.不仅限制了我的自由, 父母还要求在看麻雀同时写作 业, 不喜欢的两件事凑到一起, 真 是苦闷到极点, 对麻雀产生怨恨 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麻雀是我见过最狡猾的鸟, 难看的土灰色, 叽叽喳喳叫个不 停.它们一般生活在屋檐下, 大 概与人们离得近, 耳濡目染之下, 也有了很多人类的狡猾.麻雀身 体虽小, 胆量却一点不小, 为了吃 到场上的粮食, 敢跟我对峙, 直到 我发狠向它们走近, 才 哄 的一 声飞走, 可我还没有回到凳子前, 麻雀又鬼头鬼脑地落下来, 迈着 小碎步, 一边朝我看, 一边向粮食 靠近.为此我恼火不已, 想了很 多吓唬麻雀驱赶它们的办法. 开始, 我大声吆喝, 声音之大 连自己也吓了一跳.麻雀乍听之 下立马飞走, 可不久就发现其实 并无危险, 等我再吆喝时, 只是抬 起头看着我, 满是嘲弄的神情. 真是气坏了我, 我用很大的声音 去咒骂它们, 嘲笑麻雀一辈子只 穿一件衣服, 笑话它们永远长不 成大鸟, 可这些没脸没皮的家伙 根本不理我.后来没劲了, 我搬 出收音机, 调到最大音量, 播音员 播新闻的声音听起来都有点像咬 牙切齿, 可麻雀充耳不闻, 仍然贼 头贼脑地来吃粮食. 见声音吓不到麻雀, 我找了一 些小木棍, 时不时地向麻雀们扔过 去, 这招还算奏效, 可却苦了自己, 因为木棍扔完, 我得去一一捡起, 以便下次再用, 晒粮食时都是毒日 头, 我实在不愿流着汗跑来跑去. 后来小伙伴们给我出主意, 说麻雀 最怕稻草人, 咱们扎一个稻草人立 在那边.可我们低估了麻雀的胆 量, 稻草人扎好后, 还穿上我的一 件旧衣服, 远看跟真人差不多, 但 麻雀很快就发现这个 人 不会动, 便又大摇大摆地过来吃粮食. 我不甘心在与麻雀的战斗中 落于下风, 最终想出一个好办法. 我找来一根长长的绳子, 上面系着 一些破塑料布, 然后一端系在场院 边的大树上, 一端放在自己脚边, 不用的时候, 绳子垂落在地上, 有 麻雀过来, 我把绳子一拉, 于是绳 子精神抖擞地绷直, 那些红的蓝的 破塑料布随风飘舞, 还发出 哗啦 啦 的响声, 不知就里的麻雀立刻 被吓得飞走.终于找到驱赶麻雀 的方法, 我很是得意, 但心里也有 些许遗憾, 希望狡猾的麻雀能够发 现, 这并伤害不了它们.可这些会 飞的小家伙终究没有明白, 绳子成 了它们眼里最可怕最无法看明白 的神奇物件. 若干年后, 想起小时候驱赶麻 雀的趣事, 突然明白, 其实童年也 如麻雀, 机智、 勇敢、 古灵精怪不服 输, 但世界很大, 总有许多看不透 的世事, 总有许多挡在真诚眼睛之 前的假象.这是长大以后的领悟, 对于纯真的童年, 对于看似狡猾的 麻雀们, 可能始终都无法明白. 麻雀 麻雀 谢汝平 文章不可无闲笔, 真正的文 章高手, 都擅长运用闲笔, 比如周 作人.他的 《喝茶》 , 从徐志摩讲 座开笔, 引出对日本茶道的理解, 然后进入正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