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gtbkwd 2015-11-29
目前, 选择到国外读高中, 正在成为 继本科、 研究生留学之后, 国内学生出国 留学的又一轮新潮流.

2010 年底, 上海市 教委国际交流处公布的一项留学调查结 果显示, 出国留学生当中, 15~18 岁的学 生占了近三成.今年

4 月中旬, 教育数据 调查机构麦可思联合教育部留学服务中 心发表的一组数据表明,在有出国意向 的中学生中,近三成人想在高中阶段出 国, 与过去相比逐年递增.在选择出国的 理由中, 排在首位的留学理由是 接受更 好的教育 (67%) , 其次是 增强职业竞争 力 (38%) . 不少家长认为,我国中小学应试教 育的现状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高考独 木桥现象依然存在,而高校的教学质量 同样不能让人满意,让孩子早留学是为 了寻求国外的优质教育,希望孩子能够 进入顶尖的海外名校接受高等教育.对 于这种出国留学低龄化,中学就出国的 盲从名校之情结,笔者认为并非明智之 举. 唯物辩证法认为, 要全面地、 一分为 二地去看待问题、 分析问题.对中国的基 础教育和外国的基础教育要有一个客观 的判断.诺贝尔奖获得者、 著名物理学家 杨振宁先生认为, 中国与美国式的教育, 不能讲哪一个好, 哪一个不好, 要因人而 异.中国的基础教育打下的 底子 要比 国外扎实.但国内大学, 在 信息灵通 方 面显然要比国外大学逊色.他在多种场 合充分肯定中国的基础教育质量高. 诚然,有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的 确在某些方面比我国先进灵活,如很注 重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教育环境比 较宽松等.但从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而言, 外国可真不及中国.比如, 今年初, 国际 学生评估项目 (PISA) 公布成绩, 在科学、 阅读、 数学素养三大测试项目中, 首次参 加测试的中国上海学生

3 项排名均为第 一.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局 长安赫尔 ・古里亚的评价: 中国上海学 生的表现令人震惊,他们在这次评估的 每个领域中都以明显优势领先.在数学 领域, 上海有四分之一以上的

15 岁学生 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和对复杂问题的建 模来构思、 概括和创造性地使用信息, 他 们在解决新问题时能应用自己的理解和 见识以及新的方法和策略.而在整个 OECD 框架下, 只有 3%的学生达到这一水 平. 据了解, PISA 测试的几所中学在上 海均不属最好的中学.由此可见, 放弃国 内优质的基础教育,很早就将孩子送出 去留学并非明智之举. 在出国留学低龄化,更多中学生出 国热的浪潮下,我们不禁要问:在国外 中文热 迅速升温的新形势下, 割断中 国元素,失却了中国文化的记忆到底是 否明智之举? 众所周知, 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 中 国地位的提高,中文必将成为世界性的 重要语言之一.然而, 汉语在全世界各种 语言中是比较复杂难学的语言,若不是 生在中国、 长在中国, 有二十几年的语言 环境, 是很难把握真谛的.因此, 应在国 内多学一点中文,加深巩固中国的文化 传统, 然后再出国为好, 倘若出国过早将 来再补学中文就很困难了.据了解, 如果 小学毕业即出国,只有一般的中文听说 能力;

如果初中毕业即出国, 只能听说中 文但不会用中文写作;

如果高中毕业生 出国, 留学费用很昂贵, 不是一般家庭所 能承担的. 如果说文化、语言的记忆只是孩子 成长过程的辅助因素,那么家庭氛围对 于人格的塑造则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生 出国,若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就难以适应 独在异乡为异客 的艰难生活, 也很难 融入外国的文化;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