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2015-09-11

1 亿元, 占当年 GNP 的4. 04% [ 3].郑易生等估算的我国1993 年环境污染 经济损失为1084.

1 亿元, 占当年 GNP 的3% 以上[ 4].世界银行的估算结果令人吃惊, 它指出1995 年 我国大气与水污染的损失占当年 GDP 的比重高达 8% [ 5].进入

21 世纪, 国家环保总局和统计局对

2004 年我国绿色 GDP 作了详尽的核算, 指出2004 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 GDP 的3. 05% , 虚拟治理成本占当年 GDP 的1. 80% [ 6].世界银行再次关注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 经过估算 后指出,

2003 年我国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健康损失占 GDP 的3. 8% [ 7]. 上述的估算虽科学严谨、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且深刻揭示了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严峻现状, 但仍 存在两点不足: ( 1) 除了对资源环境综合绩效指数测算之外, 其余研究则仅局限于对环境污染的损失进 行估算, 而忽视了经济增长对自然资源的损耗.事实上, 自然资源诸如矿产资源、 能源资源及森林资源 是不可再生资源或者再生周期较长, 对其过度开发而取得的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同时, 环境问题与 资源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可见, 测量经济活动对自然资源的损耗同样重要.( 2) 很多研究仅估计了全国 数据, 而缺失对我国分地区的研究, 例如对省区层面的研究.我国区域差异巨大, 如果把估算细致到省 区层面, 将对制定地区政策具有更为积极的意义.鉴于此, 本文综合环境污染损失和资源损耗, 把分析 区域细致到省区层面, 并参考世界银行2011 年报告The Changing Wealth of Nations 的方法, 测算了我国

30 个省( 市, 区) 2004―2009 年的人均环境污染资源损失, 分析了其区域分布特点. 地区人均环境污染资源损失可看作是该地区环境资源政策的体现.而我国省区政策的制定往往植 根于省区的相互影响之中.那么, 省区间的政策举措是如何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是相互独立、 相互模 仿, 还是相互对立?回答这个问题, 就要探讨省区间人均环境污染资源损失外溢效应( Spillover effect) . 若不存在外溢效应, 则省区间的政策举措是相互独立的;

若存在正的外溢效应, 省区间表现为相互模仿 的政策互动;

若存在负的外溢效应, 省区间表现出相互对立的政策互动.科学地验证外溢效应的存在性 并辨别其方向, 有助于深刻了解我国区域关系, 妥善处理好区域问题.这也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本文如下部分的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阐述环境污染资源损失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针对测量的结 果进行区域分布分析;

第四五部分为实证部分, 验证我国省区间人均环境污染资源损失的外溢效应;

第六部分为结论.

二、测量方法 本文在参考了 Hamilton、 Clemens 和世界银行2002 年方法的基础上, 主要使用了世界银行

2011 年报告所使用的测量环境污染资源损失程度的方法, 这种方法也是一种货币评价模式方法[

8 10].相 比于庞杂的评价体系, 这种方法操作性更强, 且较易拓展到省区层面.本文沿用该种方法, 把环境资 源损失分为自然资源损耗、 二氧化碳排放的破坏与对环境破坏的治理投入三部分, 具体核算可由以下 公式表达: DAM = ∑Ri + CD + GE ( 1) 其中, DAM 为环境污染资源损失, Ri 为各项资源的损耗, CD 为二氧化碳排放的破坏, GE 为对环 ・

7 8 ・ 境破坏的治理投入. 各项资源损耗包括能源损耗、 矿产损耗和森林损耗.各损耗 = PV(利润以4% 进行折旧)/ T.其中, T 为资源的寿命, PV 为现值.T 的选取因资源的不同而不同, 但大部分资源的寿命都集中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