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wl西瓜xym 2015-08-30

135 成智能组和兴趣组两组.智能组学生的平均智商为 120,但 对阅读和写作均不太感兴趣.兴趣组 的智商为 107,但对阅读和写作均很感兴趣.这两组学生在一学期中皆必修阅读和写作课程 ,经 常接受同样的测验. 学期结束时进行检查 ,由 于兴趣组还阅读了不少非必修书 ,因此,总 成绩远优 于智能组 .结果见表 : 兴趣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拉扎勒斯) 组另刂阅读书籍的册数 写作的论文 兴趣组(平均每人) 20.7本⒒. 8篇 智能组(平均每人) 5.5本3.2篇差距15.2本11.6篇 由上表可知兴趣在学习中的巨大作用.鉴于此 ,不 少老师创设了激发学生兴趣的提问形式 : 曲问、 直问、 单问、 重问、 填空问、 选择问、 比较问、 扩展问、 连环问、 悬念型反问等等 ,这些形式虽然 在-定程序上对问题设计提供了借鉴,但 依然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如何引发学生内在兴趣的这一 问题 . 要解决这-问题 ,首 先必须明确兴趣的主要种类. 兴趣可分为直接兴趣和问接兴趣两种. 所 谓直接兴趣是指 由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本身引起的兴趣 ,而 间接兴趣是 由学习结果所激发的兴 趣.在这两种兴趣之中,直 接兴趣所产生的影响最大.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 : 学习的最好刺 激 ,乃 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而 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 目标. n四 那么 ,语文教学 中所提问题的 最好刺激 也不例外 ,它 需要我们从问题本身入手 9在 问题设计的过程中力求增加 问题本身的磁性 ,像 磁石吸铁一样紧紧地抓住学生,让学生在内心深处产生浓厚的迷恋之情 ,在 欲问、 嗜问中对新的材料又萌生新的情绪体验 ,在 新的情感驱动下,又 会生出许多的问题 ,如 此循 环往复,将 学生拉出 愈不想学 ,却 不得不学 ,不 得不学就愈不想学 的怪圈. 直接兴趣来源于问题的内容和过程本身 ,也 就是布鲁纳所说的问题的材料 ,也 只有问题的材 料、 内容和过程本身才能直接刺激学生的情绪体验 ,才 能够激活学生解答问题的内在动力.如何 让问题的内容和过程本身成为激活学生情绪体验的认知材料 ,这 不但要在问题的形式和方法上 下功夫,更重要的,还 必须弄清学生兴趣的阶段转变 ,只 有熟悉了学生在不同时段的不同兴趣特 征 ,方能对准工作对象的心理要害,确 定问题的多种方式和不同内容. 兴趣是不断转化的,年 龄增长直接影响到人的兴趣的数量和质量 ,正 如皮亚杰在《 教育科学 与儿童心理学》 中指出的 我们应该考虑到每个年龄阶段的特殊兴趣和需要 -祥 ,许 多心理学工 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用追忆法调查了 225名 大学生兴趣的发展情况 ,结 果表明,从 小学后期到中学 ,兴 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而且 ,对 认知兴趣中具有中心意义的读书倾向变化的 研究表明,不 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读书兴趣是各有其特点的:9~13岁 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是读书 最盛时期 ,进 入青年期读书活动的比率逐渐减少. 但年龄增大 ,选择力越强 ,感 受性和理解力越敏 锐 ,读 书的质量就越高.根据读书兴趣随年龄增大而变化的研究,可 以把读书兴趣的发展分为六 个阶段 :第 一个阶段 (4-6岁 )为绘画期 ,第 二阶段(6-8岁 )为 传说期 ,第 三阶段(8-10岁 )为 童 话期 ,第 四阶段(10-15岁 )为 故事期 ,第 五阶段 (15-17岁 )为 文学期 ,第 六阶段(17一 )为 思想 期. E】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
大家都在看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