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5-08-23
本报社址: 济南市泺源大街6号 邮政编码:

250014 刊号CN37-0003 邮发23-55 广告许可证: 鲁工商广字01081号 今日32版 零售0.

50元 本报广告中心

电话: (0531)82963188

82963199 82963166 本报发行: (0531)

85196361 85196329 差错投诉:

96706 发行投诉: (0531)

85196528 邮政投递投诉:

11185 本报在国内北京、 沈阳、 济南东、 济南西、 青岛、 烟台、 潍坊、 滨州、 淄博、 泰安、 济宁、 临沂、 枣庄、 德州、 聊城、 、 菏泽、 东营、 威海、 日照、 莱芜同时卫星传版印刷 大众华泰印务公司(大众日报印刷厂)印刷 A24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编辑: 吴华伟 美编: 刘冰霖 组版: 庆芳 世界 " "太 太阳 阳" " 点 点火 火 地球上造 "小太阳" 现今人类可利用的最大、 最具商业价 值的能源无疑是核能. 国家点火装置利用 核能的方式, 不是核裂变, 而是核聚变. 核 聚变是指由质量轻的原子, 主要是指氘或 氚, 在高温高压下, 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 用, 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 并伴随着 巨大的能量释放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太阳 发光发热就是利用核聚变产生的能量. 与核裂变相比, 核聚变不仅安全, 而且 相对环保. 利弗莫尔国家点火装置曾对媒 体说: "太阳产生的光和热抵达地球, 不会 产生任何放射性的副产品, 而且能长期高 效地生产. 如果把太阳换成我们正在研究 的核聚变反应堆, 就等于在地球上建造了 一个提供清洁能源的小太阳. " 聚变体只有花生大小 目前, 这个 "小太阳" 已经初具规模, 并且已经进行了令人鼓舞的试验, 获得了 宝贵的试验数据. 利弗莫尔国家点火装置 的一个科研组说,

11 月2 日他们向核聚变 反应堆中心发射192 束激光束, 用它们瞄 准一个只有花生大小却包含氘和氚气体 的小球体. 这个小球体释放的能量高达

1 . 3兆焦耳, 其核心最高温度大约是600万 华氏度. 国家点火装置主管爱德华 ・ 摩西说, 尽 管这次试验没有能够达到太阳中心温度 2700万华氏度, 也没有引发期待中的持续 性核聚变反应, 但这些试验结果依然非常 振奋人心. "试验让我们相信, 我们一定能 实现氘和氚核聚变目标物里的点火条件. " 摩西还称, 美国科学家有决心在2012年实 现这一目标. 11月2日, 被誉为 "人造 太阳" 的美国国家点火装置(NIF)完 成了首次综合点火实验―192束激光 系统发射的能量打造出600 万华氏度高 温, 这相当于恒星或大行星核心的温度. 这 次点火实验震动了科学界. 因为作为世界 上第一个能产生持续核聚变的反应 堆, "人造太阳" 一旦成功, 将改 写人类的历史. 意义>> 能源短缺 将成为历史 要想实现核聚变燃烧, 首先必须点燃由氢的同位素 氘和氚构成的特殊燃料.

20 世纪70 年代, 科学家开始利 用强大的激光束进行试验, 压缩和加热氢的同位素, 使 其达到熔点, 这一技术被称 作惯性约束核聚变. 激光发 射器的作用就是促使这种核 聚变快速和持续产生, 包含 氘和氚气体的目标物受到外 部的刺激后, 将发生爆炸形 成冲击波, 进一步加快目标 物核心的燃烧, 这种燃烧的 持续性也更长. 一旦这种核聚变成现实, 国家点火装置内靶室的 温度会超过1亿华氏度, 内部 压力将超过地球大气压的1 千亿倍. 国家点火装置主管 爱德华・摩西说: " '人造太 阳' 试验的意义不言而喻, 一 旦我们掌握了实现太阳内部 核聚变的技术, 我们的子孙 后代将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 的飞跃, 能源短缺的时代将 一去不复返. " 应用>> 中国也在 研制 "人造太阳" "人造太阳" 技术可行性 高、 应用前景广阔. 实际上, 除了美国的 "人造太阳" 计划, 中国、 俄罗斯等世界大国目前 都在研究类似 "人造太阳" 的 核聚变技术. 国家点火装置 "人造太 阳" 中的核反应堆目标物是氘 和氚, 氘可以利用并不复杂的 技术, 从海水里萃取;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