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2015-07-15
护理与食疗 收稿日期:

2010 06

03 ;

修订日期:

2010 09

20 基金项目: 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资助项目 ( No.

200707002) 作者简介: 田栓磊 (

1980 ), 男 (汉族 ), 河 北辛集人, 现 任天津中 医药大学 讲师, 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医体质学、 中医养生学研究工作. * 通讯作者简介: 王琦(1943 ), 男 (汉族 ), 江 苏高邮人, 现任北 京中医 药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中医 体质学、 中医养生 学研究工作. 浅析中医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 田栓磊, 王琦*(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 天津 300193) 摘要: 饮食是人生存所必需的, 如何合理、 科学地安排饮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医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 丰富的饮食经验, 并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养生理论, 其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谨和五味、 食量有节、 寒温有节、 三因制宜、 尤重脾 胃 5个方面. 关键词: 中医;

饮食养生;

食疗原则 DO I标识: do:i

10 .

3969 / . j issn .

1008 0805 .

2011 .

04 .

087 中图分类号: R247 .

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 0805( 2011)

04 0976

01 民以食为天 ( 汉书 郦食其传 ), 饮食是人生存所必需 的.我们每天都要吃, 但怎样吃才是健康的, 这是一门很大的学 问.无论医生还是一般民众, 都应该学习合理饮食的知识, 以避 免不合理的饮食损害人体的健康.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医 学很早就十分重视饮食与养生保健的关系, 周礼 天官 中所 记载的 食医 就是饮食保健医生的意思.而 药食同源 更是中 医的一大特色, 很多中药同时也是食物, 神农本草经 中所记载 的365种药物中就有二百多种可以作为食物食用.中医在治疗 疾病时, 往往也要借助食物的帮助, 善服药者, 不若善保养 ( 饮膳正要 ), 正是这个意思.历代中医在饮食养生方面总结 出了很多宝贵经验, 逐渐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体系.笔者综观历代 中医养生学家饮食养生的思想与方法, 对中医饮食养生的原则总 结如下, 以供参考.

1 谨和五味 素问 六节脏象论 曰: 天食人以五气, 地食人以五味 , 提出天地自然间存在的饮食五味等物质是人体营养物质的来源, 中医学认为, 饮食有五味不同, 即酸、 苦、 甘、 辛、 咸五种, 统称 味 .五味不同, 不仅其功效不同, 对人体五脏的 所喜所归 也 有差异. 灵枢 五味 云: 五味各走其所喜 说明五味与五脏 有一定的亲和性. 素问 至真要大论 说: 夫五味入胃, 各归 所喜, 故酸先入肝, 苦先入心, 甘先入脾, 辛先入肺, 咸先入肾.表 明五味入胃之后, 各归其所喜入之脏腑 [1] . 五味调和, 有利于健康. 素问 生气通天论 曰: 是故谨 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腠理以密, 如是则骨气以精, 谨道如 法, 长有天命 .说明饮食调配贵在其平, 不可太过, 五味合五 脏, 五味和谐, 则骨、 筋、 气血、 腠理的五味滋养而强盛不衰, 因而 有利于健康长寿 [ 2] . 五味调和则能滋养五脏, 补益五脏之气, 强身健体;

五味太过 或不及, 则会引起相应脏气的偏盛偏衰, 使脏腑功能失却平衡, 成 为疾病和早夭的根源[ 3] , 即, 素问 至真要大论 所说的 久而 增气, 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 夭之由也 . 灵枢 五味 根据 五味入口也, 各有所走, 各有所病 归纳五味太过与五脏五体病 变的关系, 如酸走筋, 多食之, 令人癃;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