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onven 2015-06-18
国清知心话 国清知心话 2017年9月12日 责任编辑/唐晶 美术编辑/刘晔

31 本报热线:88620000 本报官方微博:@燕赵都市报本报官方微信:yzdsbwx 如果你的心里堆积了沉甸甸的苦恼, 如果你感觉自己陷入了情绪的低谷, 如果你有着承受不了的生活 变故, 如果你有着难以启齿的心酸, 或者你有着某些深刻的人生感悟, 有着经历风雨终见彩虹的喜悦……从 今天开始, 你都可以向本报开设的 "国清知心话" 栏目倾诉,

本报记者黄国清将倾听你的心里话.

生活中既有大风大浪, 也不乏小沟小坎.参不透, 也许一个石子都能绊倒人;

参透了, 泰山压顶也不会 弯腰.我们的栏目有句流行语: "天空飘来五个字, 那都不叫事. " 愿您无烦恼无忧愁. 栏目

电话:

67562990 栏目地址: 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燕赵都市报社1312室 王先生今年

49 岁, 他的儿子 今年24岁了, 毕业一年多来, 他一 直在备考.考公务员, 考事业单 位, 他是逢考必报, 但是每次的结 果都是落第.他每天在床上的时 间超过

10 个小时, 看书的时间不 超过3个小时. "爸, 给我买辆车吧, 我受不 了风里来雨里去, 人家别人的孩 子咋有车开. " "爸, 跟我买套房子吧, 同龄 的人都结婚了, 人家父母都给买 了房. " "爸, 我不挣钱心里也有底, 你看你们工资加起来一万多, 你 们还有第二职业, 你们还有理财 收入, 我怕啥. " "爸, 你们为什么甘心挣死工 资, 不经商挣大钱, 看别人家父母要 啥给啥, 你们混成这样, 太失败了. " 王先生的儿子经常将这些话 挂在嘴边. 卢先生在儿子从技校毕业 后表示, 小卢干什么他都不干涉, 只是绝不允许 "啃老" .小卢在夜 市摆过摊, 后来去送外卖.送外 卖很辛苦, 还经常无端遭受客人 的呵斥, 小卢开始觉得非常委屈, 但没有放弃.渐渐地, 做事漫不 经心的他变得认真而又细心, 脾 气火爆的他学会了与各种人沟通 的方法, 以往花钱大手大脚的他 学会了珍惜每一分钱, 昔日聪明 但从不肯用功的他学会了用心学 习, 经常浏览新闻, 关注国内外经 济领域的大事, 向行内精英讨教, 利用一切机会提升自身素质.刚刚20 岁的小卢已成了业务经理, 管理着100多个快递员. 不 "啃老" 的底线逼迫小卢成 长, 让一个懵懂少年变成了如今 的阳光职业人. "慢就业" 成 "啃老" 借口 "慢就业" 还是 "啃老" ?

本报记者黄国清最近, 不 少家长朋友来 到燕赵都市报 读者接待室, 就子女 "慢就 业" 问题进行 探讨.他们说 在 "慢就业" 现 象中有一种情 况, 一部分成 年毕业生以准 备各种考试或 者挑选工作、 考察项目为借 口 ,逃 避就业.家长认为, 这类 "慢就 业" 不过是 "啃老" 的借口. 方先生今年43岁, 儿子小方从 技校毕业后, 干什么工作也没长 性, 大把时间用在打游戏上.小 方曾在一家全国有名的连锁饭店 工作, 但只干了一个月就撂挑子 了.那份工作每月底薪就5500 元, 但是每天工作时间有十一二 个小时, 活很累, 而且规矩特别 多.儿子在那里感觉压力大, 个 人可支配的时间少, 毫不犹豫地辞 职了. 上周末, 记者来到小方曾经工 作的那家饭店.服务员告诉记者, 在这里每天工作时间长, 很辛苦, 规矩也确实多, 但是收入高, 每天 看着顾客盈门, 很有成就感.在店 里每个人都必须从最基层做起, 一 个洗碗工每天要洗几千个碗, 做花 式拉面表演的, 拉一根面挣2.5元, 每天拉数百根.经理接着说, 他就 是从后厨出来的, 还给记者展示了 他表演花式拉面的视频.经理每 月的收入上万元, 而店长的年薪超 过百万元.记者问: "这么辛苦你 们怎么熬得住? " 服务员抢着回答, "这点儿苦算什么, 在农村的时候 我曾经一中午把几百斤棒子背上 了房顶. " 记者终于明白了, 因为拈轻怕 重, 因为抗压能力差, 城市娇生惯 养的大孩子们把挣钱的机会拱手 相让了.他们表面倒是轻松了, 但 摆脱不了无法自立的失败感和没 有希望的未来. "慢就业" 暴露抗压能力差 刘女士今年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