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252276522 2015-06-18

《 戴花要戴大红花》 是爸唱得最响的. 他说,他有很多 工厂奖给他的大红花,全挂在蚊帐沿上;

《 社会主义好》 这首 歌,爸教我们时,记得当时,我们最喜欢那句 帝国主义夹着 尾巴逃跑了 . 它使我们想起隔壁的那条黄狗;

再后来,爸教 我们的歌就更抒情, 也更难学了. 比如 《 山歌好比春江 水》 . 我爸是刘三姐的粉丝,小照框里一直放着那张戴斗 笠乘船的刘三姐剧照. 加起来,当时,有线广播所放的歌 我们有百分之八十都会唱. 我的音乐细胞从小就被爸激 活. 直到今天,很多老歌我开始教给我的孙女儿. 我教她 最多的是 《 戴花要戴大红花》 ,我要她学习当年我爸那 样,把学习的红花摘回来. 今天,我爸

83 岁了.可是,他还是那么有兴致地 想学新歌. 他眼睛近视,耳朵还有些不好使,为了回 报我爸当年教我唱歌的恩情,我对着他的耳朵,一 句一句教他唱那流行歌,那天晚上教的就是 《 烟花 三月》 . 他说这首歌好听,优美. 常在深圳住,唱 着它就不想家了. 歌真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我 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爸唱歌的时候,和我 小时候一样天真烂漫! 江都到邵伯

3 角5分钱 崔德勤现在, 油田人往返扬州邵伯,自 驾车、油田班车、出租车、公交车任意 选择,方便快捷,易如反掌. 然而,在 上世纪

70 年代油田会战初期, 出行 则是一件大事、难事.

1975 年10 月16 日下午一点钟,我 来到扬州长途汽车站,买 到了下午3点钟去江都的车票,心想5点钟之前赶到邵伯完全不成问题.

3 点钟客车准时出发,行至中途突然发生了故障,司机师傅钻到车底下修了起来,一 个多小时就修好了,接 着又继续前行.到达江都汽车站已经是5点15 分,5 点班开往邵伯的末班车已经发出.我只好徒步回邵伯. 赶路是自己的强项,自己在农村 长大,从小学到中学就是靠两条腿走过来的,1962 年8月应征入伍,当的是步兵,急 行军是家常便饭,步 行回邵伯可以说是小菜一碟.我立即上路,争取在9点钟以前赶到邵伯. 行至江都县城北郊水泥厂附近时,已是晚上

6 点多钟. 过去上学 是结 伴而行,当兵是集体行动,眼下一个人行走在 人烟稀少的 公路上还是第一次. 心里平添了几分 胆怯、孤独和寂寞. 天无绝人之路, 前面不远处,隐 隐约约站着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身边停着一辆自行车,走 近一看,车 后 座上还绑着一块约

30 厘米宽、80 厘 米长的木板. 他问我去什么地方. 我 回答:到邵伯. 他说: 咱俩同路,在这 里停下顺便带客. 我问他多少钱,他 回答道:

4 角钱. 我违心地说: 现在,秋高气爽,不冷不热,正是夜间赶 路的好时光, 看在咱们都是同路人, 同饮盐邵河水, 愿意坐你的车,3 角钱,行不行? 他说: 干脆来个折中,3 角5分钱. 我问他自行车后面绑着个木板干什么用. 他说: 我的自行车主要是 拉客,有时也往镇上、县城送猪、羊等 货物,为 了便于捆绑和固定,所 以才绑了一块木板. 这样不知不觉,晚上

8 点钟终于到了邵伯,3 角5分钱花去了一天工资的五分之一,当时月工 资只有 49.5 元. 时过境迁,今非昔比. 今天,我把 当年乘车的一幕讲给老同志听,大家 都深有同感,有 的甚至更曲折、艰 辛 和传奇. 讲给年轻人听,他们都难以 置信. 往事悠悠 我们在 北三圩长大 滕家庆母亲是教师, 我们全家就随 母亲一起住在北三小学里. 北三 小学因北三圩得名. 北三圩,三十多户人家. 各家 庭院,座前座后,错落有致. 你家 的山尖与他家的后院齐平, 他家 的前院又迎着我家的后门, 圩里 人串起门来很是方便, 我们也有 了玩耍的地方,家前屋后,捉起迷 藏来,大人也难逮着我们. 圩前圩 后是大大小小的汪塘,从东到西一 溜排开, 大汪小塘连着港通着江, 都是活水.早晨,静静谧谧,圩里除 了鸡鸣报晓,鸟叫撒欢,就是女人 们在汪塘边淘米弄水的声响. 我们家的户口不在北三圩,住 久了,北三圩的人都把我们当成了自 家人. 冬天里,分铺床稻草,每床两 个,我们家几张床几个稻草,从来一 个不少.圩里生小牛,是大喜事,每家 发糯米粥,德高望重的徐奶奶说我们 家人多,总要多发两碗.过大年,圩里 起河分鱼,大小搭配,每家一摊,徐奶 奶又说我们几个都是吃货,就在我们 家的那摊上加上几条. 农忙的时候,母亲叫我们和徐 奶奶的孙子一起下田干活. 徐奶奶 总是说,捡麦穗去吧,等长了胡子 再去干其他活. 我们最乐意屁颠屁 颠地跟在挑麦把长队的后面. 挑麦 把是圩里爷们的活, 二三十个爷 们,个个都是千斤三担的身板. 徐 奶奶的儿子总是领挑在前. 挑麦 把, 有讲究,从 田间到打麦场决不能落 地歇肩, 成熟的麦子火 爆, 上了肩的麦把再放 下就会洒落一地, 于是 挑把的汉子都有一套娴 熟的换肩技术. 领挑人: 换把肩啦,挑把长队:嗨吼,领挑人:再向前啦,挑把 长队:嗨吼.嗨吼嗨吼之间, 两百多斤的麦把就在挑把 人的左右肩间换动了开来. 远远看去, 就是金龙在翻舞. 徐奶奶的孙子领着我们,应着 挑把队的号子,学着挑把汉子 的招式,有模有样地跟在挑把队 的后面,甩着龙尾. 只是,常常忘 了捡麦穗.徐奶奶也不怪罪我们,还 说我们真像挑把汉子的样子了. 我们真的成了汉子. 我们是 在北三圩长大的. 朝花夕拾 C5 夕阳红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