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学冬欧巴么么哒 2015-06-18

120 照相 机, 镜头上有远近、 快慢、 大小, 部队行军途中、 驻 地宿营、 尖兵连队战斗打响或是追击敌人, 等等, 都能看到父亲的身影.他高高举着照相机, 咔嚓、 咔嚓, 各种姿势, 各种场景, 父亲从来不畏艰 险, 冲在最前面, 有时候子弹穿过发丝, 和死神擦 肩而过;

有时候只顾着拍照不幸负伤, 但这丝毫 不影响父亲要再现当时情景的决心.就是在这 样艰苦、 凶险的条件下, 父亲真实地为士兵和指 挥员留下了一张张不朽的形象. 父亲对一张照片至今记忆深刻, 叫做 "战士 冲锋在前" , 描述的是一个士兵趴在堡垒前面, 一 动不动, 眼前狼烟四起, 尘土飞扬, 看不清前方的 具体情况, 但眼神依旧坚定地望着远方, 时刻观 察着敌人的动态, 顾不上擦额头的汗, 也没有察 觉到父亲在他的身边, 只是那样专注地趴着.父 亲说这张照片很具有代表性, 因为我们的战士很 多时候就是这样, 不管是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 都可以连续几个小时这样趴着, 但是从来不喊 苦、 不怕累, 一心想着冲锋陷阵. 在战后休息时, 父亲抓紧时间冲洗胶卷, 及 时在部队展出.平时在战场上, 战士们都没有注 意到自己的举动, 但是这些照片却记录了大家的 一点一滴, 看到战友的牺牲让自己更加愤怒, 一 定要为战友报仇, 同时激励鼓舞着战士, 互相加 油;

看到同伴将生死置之度外, 自己也要奋勇杀 敌, 大大增强了我军必胜的信心.其中一张叫 "部队拂晓追歼逃匪" 的照片, 被多家报社、 画报 刊登, 1951年被第四兵团政治部评为优秀奖, 还 发了奖状和奖金, 这对父亲也是一种高度的认 可, 父亲深感骄傲. 这些照片是父亲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 在他 心目中, 照片是无价的, 就像自己的孩子, 他会经 常看, 小心珍藏, 原因之一是类似于这样的原版 已经很少了, 另外, 每次看这些照片, 父亲都会心 潮澎湃, 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和战友一起奋斗的日 子.越来越多的老同志相继去世了, 父亲每次得 知这些消息都十分伤心.过去的一点一滴他都 如数家珍, 我们都动不得他的照片, 但是他却在 2001年4月将自己拍摄的34幅精品照片无偿捐 献给了郑州市档案馆, 只是为了让我们知道现在 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要懂得珍惜, 另外也是为 了留下历史的珍贵片段当做爱国主义的教材. 在病重时, 依然惦记他的照片是否已经被馆方顺 利接收, 经常问我们 "照片布置好了吗?展出了 吗? " 我们都会安抚他: "放心吧, 已经布置好了, 等你病好就带你去参观. " 谁知现在已经天人永 隔. 其实, 早在

2001 年解放郑州

53 周年时, 父 亲受邀举办展览, 当天观众就有

5000 余人次. 这些年, 父亲的照片总共有

4 次大型展览, 不少 人留下寄语, 其中郑州大学一名学生写道: "牢记 革命前辈的艰苦创国, 将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 另一位朋友说, "以前不知道, 看了照片才发现, 原来打仗那么残酷,解放军指挥员那么英勇" ……每次听到这样的言语, 父亲就会露出满 足的笑容. 父亲走后, 我们一度无法接受这个事实, 害 怕睹物思人, 所以拒绝去看父亲的展览, 但是思 前想后还是一起迈进了大厅, 当看到那些照片 时, 仿佛看到了父亲, 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看 到那么多人在认真观看照片, 我们也替父亲感到 高兴, 同时为人子女也有一种深深的自豪感, 档 案馆非常感谢父亲, 因为这些照片具有很高的历 史价值, 十分难得. 我的孩子曾经对我说: "妈妈, 不知怎么的, 就是觉得姥爷很伟大. " 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别人 对父亲的高度评价, 也是因为孩子在潜移默化中 受到姥爷的影响, 当听到别人对姥爷的评价时, 孩子也会说自己要像姥爷那样, 做一个对社会有 用的人.作为母亲, 听到这样的话, 我深感欣慰, 也感谢父亲给我们留下了永远的精神财富. 16岁参军入伍, 成为战地记者 枪林弹雨中尽力守卫心爱的相机 无偿捐献照片给档案馆 父亲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版图片均由受访人提供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