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2015-03-28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趋频繁, 博物馆翻译工作作为对外沟通 与交流的重要工具, 在普及科学知识、 传播先进文化方面的桥梁与媒介作用日益凸显出来.

本文拟以陶瓷器的说明翻译为例, 通过论述翻译词语的运用、 翻译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具备 以及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三个方面的内容, 指出在博物馆国际化的今天, 如何做好文物信息 翻译工作, 才能充分发挥出翻译的介质作用, 最终达到交流沟通的目的. 【关键词】 博物馆 翻译 陶瓷器 一引言翻译是人类语言活动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 国家之间进行交流、 沟通、 学习和借鉴的重要手段之一.博物馆翻译是博物馆文化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是更好地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介绍异域文化的桥梁与纽带. 因此, 在博物馆全球化的今天, 博物馆翻译 工作已成为中国与全世界沟通信息的媒介, 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文化、 中国人民了解世界文 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史料记载, 中国的翻译活动至迟始于周朝与秦朝.西汉时期, 以中国口传简短的佛经 经句为主.东汉时期, 翻译的主要内容还是佛经经文.到唐宋时期, 随着海外贸易的日益繁 盛, 中国翻译的内容与形式也就扩大了.从明朝开始, 对西欧各国科学、 哲学、 文学方面的翻 译才逐渐出现. 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后, 无数中华有识之士开始在海外寻求救国之道. 此时, 中 国的翻译活动进入了一个意义重大的历史新阶段,就是众多翻译的人士已不满足于引进西 方的科学技术, 开始把注意力放在西方政治制度、 思想和文化的译介上.这一时期值得一提 对博物馆文物说明翻译的几点思考 ―― ―以陶瓷器为例 肖君415 的是著名翻译家严复 (1853~1921) .先生提出的 信、 达、 雅 的翻译标准, 直至今日仍为我国 翻译界所推崇.纵观中国翻译史, 如同中国的历史, 是在曲折中不断地行进着的.但是, 随着 近年来翻译事业和翻译理论研究不断向新的高度和广度发展, 中国的国际地位逐年提高了.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和历史的泱泱大国. 陶瓷器的发明是人类科技的一大进步, 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本文之所以以陶瓷器的翻译为例, 就是因为其在中国的出口, 从某种程 度上说, 推动了翻译活动的发展. 早在唐宋期间, 在对外贸易领域, 瓷器就已经活跃在中西陆 海两路的商道上.陆路是沿丝绸之路, 即从我国长安 (今西安) 经中亚而达波斯 (今伊朗) , 并 通向地中海东岸;

海路则由广州经印度支那半岛、 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横过北印度洋到达波 斯湾, 然后转运到地中海沿岸以至非洲.由于我国瓷器造型精巧、 色彩夺目、 风格别致, 引起了世 界各国的珍视, 他们称中国为 China (瓷器) . 这样, 我国不仅是闻名世界的 丝之国 , 而且成为声 震寰宇的 瓷之国 . 直至今日, 瓷器仍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之一. 由此, 本文结合国内各大博物 馆中陶瓷器说明翻译的不同内容, 提出了几点有关如何做好这方面工作的看法. 二 理论与思考

(一) 翻译词语的运用力求准确, 实践经验必不可少 著名散文家、 翻译家思果先生曾写到: 翻译最难在精确妥帖, 好的译文如同一双适足的 鞋子, 把你的脚全包到了, 使你舒服.高手的译文, 与原文对看, 如影随形;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