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黑豆奇酷 2015-03-27
AⅠ ・

11 2019年6月1日 责编 陈向阳 美编 李庆琦 文化空间 千里巧遇 "银匠张"| 年轻时的张军是开封布胶 鞋厂的司机, 曾经跟开封的一位 手工匠人学过打戒指、 镯子等金 银首饰.

入得此行, 他一直想学 "锔" "镶" 两门 "绝学" , 但在上世 纪八九十年代, 即便是在开封这 样的古城, 这两门功夫也已绝迹 江湖. 张军的工作是跑全国各地 为商家送货.上世纪

90 年代 初, 有一次, 他送货到四川万县, 卸完货就在街上打听有没有打 金银器的铺子.可巧, 有人指点 他当地有位年届七旬的老手工 匠人, 名叫张启运, 他家的祖传 字号叫 "银匠张" . 这位张师傅, 是随父亲从北 京琉璃厂流落至此的. 琉璃厂原本叫 "海王村" , 元 朝时, 这里开设了官窑, 专门烧 制琉璃瓦.明代时修建故宫, 这 儿成了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厂之 一.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 后, 这里变为城区, 不宜再烧窑, 琉璃厂就迁至门头沟的琉璃渠 村, "琉璃厂" 这个名字一直保留 了下来. 到了清顺治年间, 全国各地 的会馆都建在了琉璃厂所在的 外城西部.商家纷纷在琉璃厂 设摊建室, 出售藏书、 笔墨纸 砚、 古玩书画等.达官贵人、 赶考举子和读书人也常会聚 于此,形成了"京都雅游之所" 、 人文荟萃的文化街市. 张启运的父亲张铁成, 专 司打造金银首饰、 修复古玩瓷 器.他在琉璃厂附近开设了 店铺, 取名 "瑞昌" , 是京城里 响当当的老字号.张启运十 几岁随父在京城打拼, 学得一 手好手艺.清末时, 军阀混 战, 兵荒马乱, 生意难成, 张铁 成携妻带子离开了京城.一路 上担着祖传的银匠担子, 靠做 活计糊口, 走走停停, 最终于 1942年在四川万县落脚定居下 来, 继续经营家传本行. 大河报 ・ 大河客户端记者 周斌 《清明上河图》 中的银匠形象 "银匠张" 祖传的银匠担子 自打清代起, 有了这样一行玩家, 他们让匠人在紫砂壶或是瓷器、 玉器上, 镶上或是锔上金银饰物或宝 石玛瑙, 满足自己别样的品玩趣味.于是, 镶和锔这种生活实用型的手艺被金银匠人用在了价值不菲的器 物上. "没有金刚钻, 别揽瓷器活" , 这句俗话说的就是这门手艺.这手艺与其说是修复, 不如说是再创作. 如今, 这行玩家仍大有其人, 这门手艺和匠人也传承至今, 开封的 "银匠张" 就是其中之一. "银匠张" 第三代传人名叫张军, 今年48岁.他的师承可以溯源到北京琉璃厂一个金银器手工匠人世 家, 拜师的经历可以说是机缘巧合, 也颇费周折. 开封 "银匠张" : 蛋壳上练成 "瓷器活儿" 精诚所至学绝技 | 得知张启运师傅的来历, 张军 心想可访到了行家高手, 兴冲冲地 上门提出要拜师学艺, 却被张启运 师傅一口回绝了.理由是这门手艺不是点拨几下就 能学成的, 张军的家乡远隔千里, 学艺不便, 很难学 成.其实还有另一层隐情, 这种家传的养家糊口的 手艺是不可能传给外人的. 拜师不成, 张军并未放弃.厂里一有往万县送 货的差事, 他就主动承揽,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跑了万 县20多趟.一卸完货, 他就带着礼物往张师傅家里 跑, 拿着自己打的首饰去求教.一次, 张军带了一把 紫砂壶, 向张师傅请教, 能不能把壶盖的钮切去, 换 上一颗玛瑙.张师傅来了兴致, 便动手忙活起来. 张军趁热打铁, 又将拜师之事旧话重提. 当时张启运师傅年事已高, 但祖传手艺后继无 人, 而张军的执着好学打动了他.精诚所至, 张启运 收张军为义子, 也正式收了这个徒弟. 之后, 张军每次到万县送货, 都会停留一两天跟 张师傅学艺. 从熔炼、 制条、 拉丝、 压片, 到裁剪、 焊接、 打磨、 抛光, 他潜心习练了手工银饰的每个工艺流程.张 启运师傅还手把手地教他 "锔" "镶" 两门绝活.在薄 薄的器物上打锔钉, 用的是金刚钻, 在鸡蛋壳上练 "打眼儿" . 张军告诉大河报 ・ 大河客户端记者, 他曾经修复 的一个清代青花杯, 厚度仅0.8毫米, 用金刚钻 "打眼 儿" 要打到0.5至0.6毫米, 然后下锔钉. "这全凭长期 在鸡蛋壳上练出的手感.当初练的时候, '打眼儿' 打透了, 或是锔好的壶渗水, 都是功夫不到火候.学 这门手艺, 就是要沉下心, 坐得住. " 文化遗产承衣钵 | 1995年, 学有所成的张军辞职继承了 "银匠张" 的衣钵, 还有那副从北京琉璃厂担到四川万县的银 匠担子.如今, 这副已成为 "银匠张" 标志的担子, 珍 藏在开封龙亭广场旁张军的店铺里. 鸟笼、 扳指, 这都是清代玩家兴起的玩物.他们 还发明了一种玩法, 好好的紫砂壶, 他们填满黄豆, 再倒上水, 让黄豆在壶内慢慢膨胀, 直至把壶撑裂. 然后请工匠将裂纹锔住, 再镶嵌金银、 玛瑙、 翡翠等 各色饰物.如今 这样的玩家不多 见了, 大都是拿 破损残缺的文玩 古董来镶锔修复.北京、 天津、 上海、 苏州等地 的都有, 张军的 主顾都是慕名而 来的玩家. 张军修复了 很多价值不菲的 器物, 有隋代头 尾断裂的石佛、 明代青花瓷盖碗、 定窑印花梅 瓶、 清乾隆年间 霁红琵琶尊、 金 紫砂壶、 珍珠鼻 烟壶等, 不胜枚 举.去年, 张军 收到一件贵重的紫砂壶, 壶已经破碎成片, 最小的 碎片仅有小指甲盖大, 他用了一个月的时间让它重 现风采, 而且沏好茶后滴水不漏. 如今, "银匠张" 这块招牌已被张军发扬光大. 他以第三代传人的身份, 将 "银匠张" 申报为开封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他正式收了一名入门弟子, 来求 教的学生他也从不拒绝. 他告诉大河报 ・ 大河客户端记者: "我认为非物 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不只是一种技艺, 还是一种精 神, 一种工匠精神.如今, 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层出 不穷, 传统手艺也要兼收并纳, 不断创新, 才能跟上 时代.但是, 无论如何发展, 都要秉承工匠精神, 如 果这股劲散了, 啥都干不成. " "银匠张" 第三代传人张军在修复瓷器 张军修复的瓷器 张军修复的瓷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