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9-08-03
ICS 点击此处添加 ICS 号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XX 吉林省地方标准DB XX / T XXXX―XXXX 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规范 Regulati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double prevention mechanism for risk management and hidden trouble 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quick-frozen food enterprises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XX/T XXXX―XXXX I 目次前言 III 引言 IV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1 4.

1 成立组织机构

1 4.2 职责分工

1 4.3 完善制度

1 4.4 全员培训

2 4.5 监督考核

2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2 5.1 工作程序

2 5.2 危险源辨识

3 5.3 风险分析与辨识

3 5.4 风险评估与分级

3 5.5 风险管控措施

4 5.6 风险分级管控

6 5.7 风险告知

6 5.8 隐患排查

7 5.9 隐患分级与治理

9 5.10 隐患统计分析与应用

11 6 文件与数据管理

11 7 实施效果

11 8 信息化建设

12 9 持续改进

12 9.1 评审

12 9.2 更新

12 9.3 沟通

12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流程图

14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危险源辨识清单和风险分析评估记录

1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风险评估方法.17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风险分级管控清单.23 DBXX/T XXXX―XXXX II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安全风险告知.25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26 附录 G(规范性附录)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29 参考文献

30 DBXX/T XXXX―XXXX III 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吉林省吉泰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建民、李春海、梁法刚、侯鹏飞、张大秋、王龙、王健英、徐淑梅、邓泽文、 齐微、高睿、姜超、马巍、麻立中、吴艳辉. DBXX/T XXXX―XXXX IV 引言本建设规范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结合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特点,并 参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经验编制而成. 构建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 是以事故为重点向以风险为重点的 安全管理方法和理念的转变,突出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权.风险分级管控通 过考虑不确定性及其对安全生产目的影响, 采取控制措施, 有效配置资源, 提高风险管控的效率和效果, 增强行动的合理性.隐患排查治理以风险分级管控措施为依据,由生产经营单位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保 障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运行. 本建设规范用于规范和指导吉林省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机制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 DBXX/T XXXX―XXXX

1 速冻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 机制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建设规范规定了吉林省速冻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 本要求、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与数据管理、实施效果、信息化建设和持续改进等内容. 本建设规范适用于吉林省速冻食品生产企业 (以下简称企业) 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 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DB XX /T XXXX C

2018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DB XX/T XXXX -201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基本要求 4.1 成立组织机构 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 分管负责人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 重预防机制领导机构. 4.2 职责分工 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领导机构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 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全面负责;

分管负责人协助主要负责人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 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

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 治理工作. 4.3 完善制度 DBXX/T XXXX―XXXX

2 企业应在安全生产标准化、 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 进一步完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机制, 使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贯穿于生产活动全过程, 成为企业各层级、 各专业、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至少包含以下制度: ――风险分级和管控制度;

――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

――考核与奖惩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公告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登记档案制度;

――持续改进管理制度;

――其他相关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 4.4 全员培训 企业应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 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岗位培训, 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管控措施, 掌握隐患排查治理的方法、标准、工作程序等,并保留培训档案.培训档案至少包含以下材料: ――培训计划;

――培训方案;

――培训内容;

――培训签到表;

――培训试卷;

――培训效果评估;

――培训影像资料. 4.5 监督考核 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并严格执行.对目标责任考核 和奖惩情况应记录并留存.

5 工作程序和内容 5.1 工作程序 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工作程序,严格按照工作程序执行.工作程序流程图(参见附录图A.1). 5.2 危险源辨识 5.2.1 危险源辨识内容 企业应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组织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辨识范围应从地理区域、自然条件、作业 环境、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各个方面进行辨识,并充分考虑不同时态、不同状态和不同环 境带来的影响,分析危险源出现的条件和可能发生的事故或故障模型. 危险源的辨识范围应包括: a) 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生产等阶段;

b)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c) 原辅材料、产品的运输、使用和储存过程;

d) 工艺、设备、管理、人员等变更;

DBXX/T XXXX―XXXX

3 e)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f)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g) 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

h)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i) 气候、地质及环境影响;

j) 停产复工等. 5.2.2 危险源辨识方法 危险源辨识方法包括工作危害分析法、安全检查表法、危险度评价法、事故树分析法和危险与可操 作性分析法等. a) 工作危害分析法适用于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针对每个作业活动中的每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 容,识别出与此步骤或内容有关的危险源,建立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清单(参见附录 B.1)、 工作危害分析评估记录(参见附录 B.2)、危险物质类危险源辨识清单(参见附录 B.3);

b) 安全检查表法适用于场所、 设备或设施等危险源辨识. 设备设施按功能或结构划分为若干检查 项目,针对每一检查项目,列出检查标准,对照检查标准逐项检查并确定不符合标准的情况和 后果.建立设备设施类危险源辨识清单(参见附录 B.4)、安全检查表分析评估记录(参见附 录B.5);

c) 危险度评价法、 事故树分析法、 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法适用于企业生产工艺方面的危险源辨识;

d) 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应依据 GB18218 的要求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e) 企业危险源辨识亦可选用其他方法. 5.2.3 危险源辨识实施 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 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 识.辨识时应按GB/T13861和GB6441的规定,对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充分考虑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较 大危险因素. 针对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设施变更、非常规作业活动等适时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 日常生产活动中每项作业、运行操作前都要进行危险因素辨识. 5.3 风险分析与辨识 5.3.1 评估方法 企业应选择以下评估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划分等级: ――风险矩阵分析法(参见附录 C.1);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参见附录 C.2);

――风险程度分析法(参见附录 C.3). 5.3.2 风险分析 企业应对风险演变的过程及其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应按GB6441的规定,确定风险类型,预先判定 风险转化的进程或路径. 5.4 风险评估与分级 5.4.1 风险评估 DBXX/T XXXX―XXXX

4 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 选择适用的风险评估方法, 明确风险判定准则. 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风险程度分析法等风险评估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 5.4.2 风险分级 企业应根据评估结果判定风险等级.将风险从高到低对应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风险等 级对照表(参见附录C.4).风险等级划分为: a) 重大风险;

b) 较大风险;

c) 一般风险;

d) 低风险. 企业应将以下情形,视为重大风险: a)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b) 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 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c) 涉及重大危险源但未落实相关管理要求的;

d) 具有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危险作业场所,受影响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且人员能力、 作业条件、管理程序等不满足作业要求的;

e) 经风险评估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5.5 风险管控措施 5.5.1 风险管控措施类别 制定风险管控措施时应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 这五类中进行选择: a) 工程技术措施 1) 消除(替代):通过合理的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替代)危险、有害 因素.如采用自动化措施消除(替代)人工操作危险行为;

2) 预防:当消除(替代)危险、有害因素有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如使用安全阀、 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熔断器、事故排风装置等;

3) 减弱:在无法消除(替代)危险、有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可采取减少危险、危害 的措施.如局部通风排毒装置、避雷装置、消除静电装置、减振装置、消声装置等;

4) 隔离:在无法消除(替代)、预防、减弱危险、危害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险、有害因 素隔开或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螺杆式压缩机转动部位安装防护罩等;

5) 联锁:当操作者失误或设备运行达到危险状态时,可能发生有毒有害气体泄漏,应通过联 锁装置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防止中毒窒息. 如液氨制冷机房氨浓度报警器与事故排风 机联锁;

6) 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配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应设置 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如液氨管线涂装安全色、风向标、声光报警器等. b) 管理措施 1) 制定实施作业程序、 安全许可、 作业方案、 安全操作规程等. 如制定蒸发器冲霜操作规程、 动火作业安全许可制度等;

2) 减少暴露人员、频次、时间.如合理规划作业方案,减少危险作业现场非必要的作业人员 等;

DBXX/T XXXX―XXXX

5 3) 预测、预警.如安全生产风险预测、预警信息系统等;

4) 统计分析.如事故、未遂事件统计分析等;

5) 风险转移(共担).如购买安全生产责任险等. c) 培训教育措施 1) 员工入厂三级教育培训;

2) 每年再教育培训;

3) 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继续教育;

4) 作业前安全技术交底;

5) 其他方面的培训. d) 个体防护措施 1) 个体防护用品.如防护服、耳塞、防毒面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

2) 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

3) 当处置异常或紧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