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2015-03-08
玻璃印象 李京南 十几年前,去了威 尼斯.

威尼斯的玻璃制 品世界出名.满街满铺 的玻璃工艺品,令人目 不暇接、眼界大开.由 于那时逗留的时间太仓促,拍下的照 片,只是一些匆匆的表面掠影. 去年去了上海玻璃博物馆,面对很 有创意的展品,同样是大开眼界,而不 一样的,是可以定定心心地拍 片.拍摄玻璃制品,除了像拍摄 样品照一样的严谨,也可以随意 地截取某个局部,选择不同的角 度,在不同的光照下,会发现一 些变幻莫测、意想不到的影像.在今年 的《上海摄影 》 杂志上,岳强先生对我 的一组 玻璃印象 照片,配写了一篇 文章,有段话是这样写的: 这组照片 拍摄的是玻璃器皿, 但 其呈现出来的作品却已 经剥离出物象本体, 而 衍生了梦境般的虚幻和 不确定的多意性. 想想 也是.在高温 !! 度以上的熔炉里, 玻 璃原料熔化后, 经过工艺师一次次吹制、 打磨、 压制, 最后如凤凰涅一般,为玻 璃艺术品的创作带来无限可能.而在拍 摄玻璃制品时,同样也可以为摄 影创作带来无限可能. 就像这幅照片,是近日再去 上海玻璃博物馆参观时所拍.原 本的物体是一个彩色的玻璃缸, 玻璃缸的边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经截 取和去色后,只剩下一些 印象 了. 也许这些虚幻的 印象 ,更能给人一 个想象的空间吧? 新民网: w w w . x i n mi n . c n2

4 小时读者热线:

9 6

2 2

8 8 读者来信: d z l x @ w x j t . c o m. c n A

3 6

2 0

1 3 年9月17日星期二 责任编辑∶刘芳投稿: l i u f @ w x j t . c o m. c n 雨游浮来 史佳林 去日照的那几日,正 是上海进入连续高温的时 候.一下车,我点开天气 预报的 #$$,就得瑟地给 朋友发微信:这里 % 摄 氏度,小雨! 隔天去莒县参观,却 下起了大暴雨.本以为, 会是趟有点扫兴的采风, 没想到,却是一次有味道 的文化之旅. 其实, 莒 这个名 字已经给了我一定的想象 空间.从小看的东周故 事,过目难忘:战国名将 乐毅连下齐国七十余城, 惟即墨与莒经年不下.最后,田单在即墨摆下火牛 阵,大破燕军,从莒迎回 齐王复国. 坚城早已堙没,此番 我们的目的地是景区―― ― 浮来山. 开进山区后,不时有 大片雨水,久积树顶,终 因太过沉重,一泻而下, 倾于车顶.导游说,雨太 大,就看看天下第一银杏 树吧. 四千年的虚名不谈也 罢,引人注目的倒是那开 裂又弥合、干枯又新生的 树体.银杏在定林寺中, 寺建于晋末乱世.乱世也 好,盛世也罢,于树应是 浮云,盖天下多的永是庸 人自扰. 树是大极了,周围必 须以柱子支撑住它四处伸 展的树冠.千姿百态的树 枝交缠,又向四面八方伸 开,一直到四周的门洞 上、屋檐上. 你可以想到,在很多 艺术作品中,树是沟通人 与天地的桥梁.而雨中的 树下的邂逅,一定会有奇 妙的故事发生. 雨下得实在大,我到 旁边的小屋外去避避.一 回头,却看到了挂在墙上 的铜牌:三教堂.三教 堂?原来,这间小小的屋 子,同时供奉着释、道、 儒三教的宗师―― ―释迦牟 尼、老子、孔子. 三教合一,大概是中 国传统文化最奇妙的现象 之一.能将截然不同的几 种文化,融合在一个共同 的体系中,这是中国文化 的大本领.是长处,也是 缺陷;

往好处走是圆融, 往坏处走是油滑. 不管它,且去看看. 走进去,我却一下子 有些意外的震撼:天色昏 暗,庙里没有点蜡烛,只 是插着极黯淡的几根电 烛.微光中,可见三座雕 像,每座身边又有两座小 像.两个工作人员慢慢从 黑暗中浮现出来.震撼我 的,是这种幽暗光线中的 神秘感:遥想千百年前, 先民并无如今的照明手 段,便在自然的暗影中, 在颤抖的烛光中,在这微 暗中的光中拜下去,拜下 去……这是现代文明照耀 到之前的光影世界,这个 世界中,混沌暧昧的 三 教合一 就是最生动的象 征. 然而此刻我不愿简单 地说这是一种蒙昧.事实 上,中世纪的这种暗影, 或许也有其积极意义:人 们匍匐在暗影中,在他们 头上是神秘而宏大的事 物……在这一片微暗中, 我有些理解了这种情感―― ― 一种糅杂了恐惧、 热望、迷惘的复杂体验. 这种体验在接下来的 参观中进一步强化了.侧院有一间根雕特展.走近观摩时, 我庆幸,这场雨下 得好.这些刻画出 原始的想象的作品,唯有在如此沉郁的光 线中才看得分明.特别是 其中的龙像,咧嘴露齿, 瞪眼吹须,筋肉勃张,在 在表现人们通过想象的符 号,寄托对不可知的理 解.图腾,实际是人对世 界的把握与再造. 二进院落,则是刘勰 的校经楼.据说,晚年刘 勰回到祖籍所在主持定林 寺,在此小楼中校经.此 说不无争议,最终随郭沫 若!&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