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星野哀 2015-03-07

4 基本要求 4.1 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按照国家危险废物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执行转移联单、应急 预案等相关管理制度. 4.2 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应制定危险废物内部管理制度和培训计划,定期对本单位实验室相关人 员进行培训,并做好培训记录.

5 分类 5.1 类别划分 5.1.1 实验室危险废物分为液态废物、固态废物两类. 5.1.2 液态废物分为有机废液、无机废液.有机废液分为含卤素有机废液、其他有机废液;

无机废液 分为含氰废液、含汞废液、重金属废液、废酸、废碱、其他无机废液;

5.1.3 固态废物分为废弃化学试剂、废弃包装物、废弃容器、其他固态废物. 5.1.4 分类应具有唯一性,某类废物只能属于上述分类中的具体一类. 5.2 类别判定 5.2.1 应按照附录 A 进行实验室危险废物类别的判定. 5.2.2 混合多种有害成分的危险废物,应按照附录 A 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的顺序进行判断,归为附录 A 中最靠左的类别.

6 投放 6.1 收集容器 DB11/ 1368―2016

3 6.1.1 收集容器材质和衬里要与所盛装的危险废物相容(不相互反应).不同危险废物种类与一般容 器的化学相容性见 GB 18597-2001 附录 B 表1. 6.1.2 液态废物应使用符合 GB

18191 要求的塑料收集容器,容量应为

5 升、25 升、50 升、100 升、

200 升.25 升容器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 6.1.3 含卤素有机废液的收集容器为黄色(RGB 颜色值 255,255,0)、其他有机废液的收集容器为蓝色 (RGB 颜色值 0,0,255)、含氰废液的收集容器为粉色(RGB 颜色值 255,0,255)、含汞废液的收集容器为 灰色(RGB 颜色值 153,153,153)、重金属废液的收集容器为绿色(RGB 颜色值 0,255,0)、其他无机废液 的收集容器为白色(RGB 颜色值 255,255,255). 注:RGB色彩模式是通过对红(R)、绿(G)、蓝(B)三个颜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来得到各式各样的颜 色的,RGB即是代表红、绿、蓝三个通道的颜色.通常情况下,RGB各有256级亮度,用数字表示为从

0、

1、2... 直到255. 6.1.4 固态废物的收集容器应满足相应强度要求,且可封闭. 6.1.5 废弃化学试剂应存放在原试剂瓶中,保留原标签,并放入满足 6.1.4 要求的收集容器中. 6.1.6 收集容器应保持完好,破损后应及时更换. 6.1.7 收集容器上应粘贴符合附录 C 要求的标签,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同时使用条形码或电子标签. 6.2 登记 6.2.1 每一收集容器应随附一份投放登记表,投放登记表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 6.2.2 投放登记表一式两联,正联由实验室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留存,副联随收集容器交至危险废物利 用处置单位,投放登记表随危险废物转移联单保存五年. 6.2.3 收集容器使用前,在登记表上填写编号、类别、实验室名称.投放登记表的编号应与实验室危 险废物标签的编号一致.类别应为 5.1 中的一种. 6.2.4 每一次投放危险废物时,应在投放登记表上填写投放废物的主要有害成分、数量、日期、投放 人等信息,数量单位为毫升或克. 6.2.5 投放登记表中主要有害成分的名称应按照环境保护部《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中的化学物质 中文名称或中文别名填写,不应使用俗称、符号、分子式代替. 6.2.6 投放登记表应注明废液 pH 值. 在最后一次投放后或转运前, 对收集容器内废液 pH 值进行测量, 并填写在投放登记表上. 6.2.7 有条件的单位可以使用物联网技术对登记信息进行实时管理. 6.3 投放 6.3.1 根据 5.1 的分类要求,将实验室危险废物分别投放到 6.1 规定的收集容器中. 6.3.2 同一收集容器中不应含有不相容物质,部分不相容的实验室危险废物见 GB 18597-2001 附录 B 表2. DB11/ 1368―2016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