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2014-12-25

36 异, 导致不同层次的岩浆活动和不同类型内生矿床 的形成. 研究区断裂构造发育, 以北西西向和北北东向 为主.区内最显著的 2条北西西向区域性大断裂, 即北部的马超营断裂和南部的黑沟栾川断裂 (见图 1)及一系列近于平行、 向南逆冲的挤压推覆断层, 为该区的主要控矿构造.例如在栾川地区, 南泥湖、 上房沟等一些岩体及与之有关的矿床, 明显受北北 东向与北西西向断裂的联合控制.此外, 区内褶皱 构造也较发育, 主要以背斜为主.控矿褶皱主要是 造山期挤压推覆型褶皱.

1 .

3 岩浆活动 研究区内岩浆岩活动频繁, 分布范围较广.较 老的为新元古代晋宁期岩浆活动, 其表现为碱性花 岗岩岩基和碱性脉岩的侵入, 晚期有变辉绿岩-辉长 岩脉侵入;

燕山期岩浆活动是整个豫西地区规模最 大、 波及面最广的一次构造事件, 其主要表现为花岗 岩基和花岗斑岩体的形成.研究表明, 岩体本身的 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演化对矿床的形成有其专属性, 即高硅、 富钾的复式中酸小斑岩体有利于钼、 铅、 锌、 银等多金属矿床的形成 [ 4] .因此, 燕山期的岩浆活 动与该区内生矿产的成因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1卢氏- 栾川地区地质构造简图 Q- 第四系;

E -古近系;

Ztn -震旦系陶 湾群;

P t3 ln- 新元古 界栾川 群;

Pt3 k- 新 元古界宽 坪群;

Pt2 x-中元古 界熊耳群;

Pt2 gn -中元 古界官道口群;

P t1 q -老元古界秦岭群;

A rth -太古 宇太华群;

C - 燕山期花岗岩;

F C - 碱性花岗岩;

p -已知矿床 (点)2定量成矿预测及评价

2 .

1 预测方法及其实现过程 定量成矿预测工作主要是以地质异常理论 [

5 ] 、 矿床统计预测理论 [ 6] 为指导, 以致矿地质异常事件 和多种成矿控制因素为依据, 在综合分析典型矿床 的成矿特征和控矿条件的基础上, 选取对成矿有利 的地质、 构造、 物探、 化探、 遥感等因素, 建立致矿地 质异常概念模型, 以此圈定成矿远景区.目前, 定量 成矿预测研究方法层出不穷, 证据权重法就是其中 比较常用的一种. 证据权重法是加拿大地质学家 Agterberg [ 7] 提 出的一种基于 BAYES统计的信息综合方法, 它先将 研究区采用网格法划分为若干个基本单元, 统计出 研究区内与矿床 (点 )有关的地学信息 (找矿信息 ), 将每一种地学信息视为一个证据因子, 各证据因子 按/

0 、 10取值, 当证据因子在基本单元中存在时取 值为 1, 反之则为

0 , 并以此来计算每一个证据因子 的一对权系数 W + 和W-,这里 W + 表示证据因子存 在时的权系数, 而W-则表示证据因子不存在时的 权系数.某种地学信息与矿产同时出现的概率越 大, 其权重值也就越大, 然后将每个单元各独立找矿 信息因子进行加权综合, 便可得到不同级别的成矿 远景区 [ 8] .其具体实现过程如下. ( 1)划分成矿单元.假设研究区被划分为面积 相等的 T 个单元, 其中 D 个单元为有矿单元, D c 个 单元为无矿单元, B 为证据因子存在的单元数, B c 为 证据因子不存在的单元数. ( 2)计算先验概率.根据已知矿点的分布, 随 机选取研究区内一个单元格中矿点的概率, 其数学 表达式为 P (D ) = D /T.几率为 O (D ) = D /(T - D ). ( 3)确定证据因子权重值: W + = ln P (B /D ) P (B /D c) , W - = P (B c/D ) P (B c/D c) , C = W + - W - . 式中, C 为证据因子与矿床 (点 )出现的相关程度. ( 4)进行证据因子独立性检验, 验证其是否相 对于矿点分布满足条件独立. ( 5)计算后验概率.对于满足矿点独立条件的 n 个证据因子, 其所在的任一 k 单元为矿点的可能 性, 即后验几率 O (k)为: ln[O (k) ] = E W k j n j=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