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ubingb 2014-12-02
第29 卷第5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Vol.

29 No.5

2016 年9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Sep.

2016 收稿日期:

2016 C

06 C

15 基金项目: 教育部

2014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新诗诗性标准争议问题研究 (14YJA751005) ;

宁波大学

2014 学科项目 中国新诗诗性 标准争议问题研究 (XKW141016) 作者简介: 胡苏珍(1972-) ,女,江西吉安人,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E-mail: husuzhen@nbu.edu.cn 新诗中的反讽 胡苏珍 (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要:反讽是一种言此意彼的话语方式.在新诗发展史上,九叶诗人和当代先锋诗人都自觉实践了 反讽 的写作. 新诗中的反讽本质上是一种现代诗人感知和呈现荒谬存在同时又追求语义含混、 丰富的诗思方式, 文本的反讽类型有正话反说与克制陈述,有并置矛盾语词的 悖论 修辞,也有在文本的材料组织、布局 谋篇方面设置贯穿全文的双重意义及评价的 结构反讽 .反讽呈现了现代汉诗审美的深刻复杂性. 关键词:新诗;

言语反讽;

悖论;

结构反讽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6)05 -

0025 -

07 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反讽作为一种独特的 言在此意在彼 [1]160 的话语方式,集中出现于 九叶诗人和当代先锋诗人的写作实践中.20 世纪40 年代,九叶派诗人穆旦、杜运燮、袁可嘉 等人敏感于奥登、 艾略特诗歌的反讽艺术而在创 作上大胆借鉴;

在理论上, 袁可嘉译介新批评诗 学时,直接对 反讽 加以重点转述: 作者在 指陈自己的态度时, 同时希望有其他相反相成的 态度. [2]38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朦胧诗以来,反讽 再次成为诗歌写作中的普遍话语方式,尤其

90 年代以来的肖开愚、西川、陈东东、臧棣、孙文 波等先锋诗人自觉在文本中实践. 肖开愚甚至提 出,反讽不仅仅是写作技巧,它还 投向自身 , [3]337 表现了自我探索的勇气.曾有研究者提出, 反讽在上述 两个年代的诗歌内部形成了对应 性 . [4]52 因此,探索现代诗人反讽意识的内在发 生机制, 把握现代诗歌反讽形态及意味, 也是观 照新诗审美复杂性的一个重要窗口.

一、 表层喜感与深层悲感的嵌合: 反讽在新 诗中的生成机制 韦勒克曾言: 反讽在现代批评中占据了中 心位置. [5]360 反讽概念包罗丰富,经历了传统 修辞反讽、 浪漫主义反讽、 新批评反讽和后现代 反讽几个阶段. 本文讨论新诗中的反讽, 不包含 小说叙事中的情境反讽, 也并非沿用被米克质疑 过度宽泛 [6]15 的新批评成员布鲁克斯将象征、 隐喻、嘲讽等所有 承受语境压力 [7]390 的语言 现象都囊括进去的反讽, 而是立足于反讽文本符 号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双重指涉相互悖立、矛盾、颠覆这一基本品质.纵观诸多诗篇,对新诗 审美范式构成丰富、 深化效应的反讽写作主要是 言语反讽、悖论反讽和结构反讽 从词源本义看, 反讽在话语层面体现为字面 意义和内在意义相互矛盾. 现代汉诗的反讽就是 由诗人有意制造内外意义矛盾、 改变话语成规的 言说方式. 客观地说, 反讽并非诗歌的必备品质, 也不是诗人的技巧专利, 它是一些诗人选择特殊 的观照和言说世界方式的结果.对于感受丰富、 立体、 深刻的诗人而言, 他们有能力选择意义分 裂的表述方式去传达自己对矛盾存在的复杂态 度.维柯曾说,反讽 只有到人能进行反思的时 期才可能出现, 因为反讽是凭反思造成貌似真理 的假道理 , [8]210 可见反讽和深刻思维有关. 现代社会冲突的深广和现代主体哲学意识 的发展,决定了反讽在现代诗歌中的逐渐普及. 一方面,现代世界矛盾中的 丑 态日益裸露, 在对丑的观照中, 早已获得主体性的诗人洞察到 存在真相,可能升出超越对象及自我的喜剧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