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14-11-08

5 个乡即为原江边区. 在中国, 地域分区常以行政区划格局表现出来, 上述几 次行政划分就既有地理因素, 又照顾到历史传统, 而且还在 一定程度上与民族分布格局吻合.最早在唐代, 中甸一地 就有了藏、 汉、 纳西、 傈僳、 普米等民族先民活动, 到清末又 有白、 彝、 回、 苗等族, [ 5] 但总的来说, 上四境主要居民是藏 族, 江边境则为多民族杂居, 这个格局一直没有过多变化. 解放后由于工作调动、 经济交往和婚姻嫁娶, 人员流动导致 民族成分增多, 到1990 年, 全县共

25 种民族, 少数民族人 口95212 人, 占总人口 77. 79% . [4] (P145) 除藏族外, 基本呈大 杂居、 小聚居状况. 清雍正十三年( 1735) , 中甸各境设义学, 格咱、 尼西二 馆至光绪末停办.光绪三十年( 1904) , 江边境开办蒙养小 学堂.三十三年( 1906) , 蒙养小学堂改为初等小学堂.同年, 中甸县城创办古宗( 旧指藏族) 学堂.民国元年( 1912) 三月, 在县城创办高、 初两级小学.到1939 年, 全县共有普 通小学

30 所, 在校学生

1265 人, 除省立小学及县立第一两 级小学设于县城外, 其余

28 所均在江边区.解放前中甸没 有中学, 地 方学子要到丽江、 鹤庆、 剑川等 地就读.1956 年, 中甸县第一所中学 云南省立中甸初级中学( 简称中 甸中学) 成立. [ 4]( P856860)

1971 年2月, 改名中甸五七一中.

1974 年9月, 再次更 名为中甸县第一中学, 简称 中甸一 中. [ 6] 到2000 年, 一中共有学生

1085 人, 少数民族学生

977 人, 占90% , 其中纳西族

404 人、 藏族

301 人、 傈僳族

93 人、 白族

88 人、 彝族

66 人、 苗族

17 人、 回族

8 人.初中部共

9 个班, 学生数为 429;

高中部一年级有

5 个班, 其余两个年级 分别有

4 个班, 学生数为 656. 中甸县是迪庆藏族自治州所辖三县之一, 也是迪庆州 政府所在地.全县共

7 所中学, 中甸一中、 中甸五中为完全 中学.一中面向全县招生, 五中大多数为建塘镇城区户口 学生.另外, 县城另有两所州属中学 迪庆州民族中学、 迪庆州藏文中学也属完全中学, 面向全州三县招生.为使 本文研究具有同一参照系, 笔者仅选取最具一般性和代表 性的中甸一中为主要调查点. 2. 三个区域基本情况 实地调查前, 笔者设想族群偏见会影响学生学业成就, 如果学业成就分族别呈现差异, 不同民族间就存在实际差 别, 那他们之间就应该有偏见现象.笔者沿着这个思路设 计调查问卷, 但学生在试填过程中就出现了困难.他们似 乎对民族间的偏见、 歧视不太明白: 觉得似乎有, 但又不知 如何表现, 填表时不会回答.地方学者也认为, 这样的切入 点在中甸未必适合.考虑到中甸多民族共处的实情, 偏见 的外延和内涵确实不好界定和把握, 于是改进后的问卷中 便没有以此为基准, 而只安排了一个关于偏见的问题.问 卷结果显示, 在有效的

447 名学生中, 认为社会对少数民族 经常存有偏见的占 5. 6% , 认为有时有偏见的占 65. 5% , 而28. 9% 的则认为社会对少数民族没有偏见. 所以, 大部分学生只是觉得社会对少数民族有偏见, 但 又对偏见这一概念比较模糊, 最多只是一些感性认识, 再要 深入探究, 学生竟不知如何回答. 这是研究者与本土 人视角差异引出的小笑话.最后, 经过多次访谈、 调查, 笔 者决定研究不同地域人群对教育的理解、 态度, 探讨学业成 就和地域性之间的关联. 笔者把接受调查的学生按生源划归县城、 藏区、 江边三 个区域.这样的分区既照顾历史传统又兼顾了现实考虑. 传统上, 上四境主要是藏族, 江边境为多民族杂居, 虽然行 政区划时有分合, 名称也有变化, 但这个民族分布格局至今 没有多少变化.所以, 首先可以将全县划为藏区和江边两 块;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