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苹果的酸 2014-08-04
清华校友通讯

56 我与清华 清华大学建筑系是在1946年成立的, 是学校从云南昆明迁回北平复校的第一 年.

当时的建筑系称建筑工程学系,属工 学院,院长是施嘉炀教授.那时清华大学 在全国分区单独招生,考取建筑系的仅

12 人,主要来自北平、上海、广东、江苏、 贵州等地.这12 人是:杨秋华、朱自煊、 钟炯垣、丁培良、虞锦文、蔡君馥、臧筱 珊、黄钟骞、黄振鹏、宋华沐、刘仲良和 汪佩虎.李乃彪由西南联大土木系转来, 黄畸民和张德沛两人是由西南联大先修班 直接升上来的.这样,学生一共是

15 人.

1946 年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一年,百 废待兴.清华园里一面进行新生登记,筹 备复课,一面修复校舍.宿舍连电灯都还 没接通,每个学生发一个铁床,还要自己 到物料股去领.记得当年善斋的电灯是在

11 月3日才接通,以后还经常停电.一 年级的女生宿舍是古月堂, 女教师住北房, 女同学住东西厢房.全校的暖气是

11 月30 日才开始供应,在这以前,住在善斋 或新斋的男生在滴水成冰的屋子里盖着厚 棉被穿着衣服睡觉. 新生还要通过体检和英文甄别考试 (试题是翻译

10 个句子),这才允许注册, 注册后取得注册组主任朱启章签章的学生 证,才作为清华大学的一名学生. 学校是在

11 月25 日正式开学,但第 一堂课不是在建筑系里上的,而是上大一 的国文课,国文课分别由余冠英先生和冯 钟芸先生担任.冯钟芸先生指定我们读三 本书:《鲁迅自选集》、高尔基的《母亲》 和曹禺的《北京人》,读后要交一篇学习 心得. 国文和英文课都在二院上,也没 有暖气,用煤炉取暖,一堂课下来,人都 冻僵了.就在同一天,在水利馆楼上的建 筑系公布了建筑系的四年课程表.在后来 的四年学习中,基本上是按照这个课程表 进行的,没有什么变动,只是在解放后的

1949 至1950 年度,增加了政治课的内容. 建筑系虽说占了水利馆楼上整个一层 楼,但实际上只有一个仅能容纳十几个人 听课的小教室、一个绘图教室,一个素描 教室、一个图书室和一间办公室.图书室 里的图书少得可怜,大部分都是

20 世纪

20 年代和

30 年代的几种杂志,给人以简 陋和寒酸的感觉.绘图教室里分给每人一 块木质的绘图板,素描教室里摆放了几尊 石膏像和一些石膏模型,每人一个素描画 板和架子.就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 我们

1946 级的同学开始进入到建筑殿堂 里学习. 初期的教学活动

1946 年,梁思成先生还在美国考察 和讲学,并参加联合国大厦的审定设计, 由土木系的吴柳生教授兼任系主任.吴柳 生先生在土木系的教学任务比较繁忙,不 清华建筑系第一班 钟炯垣(1950 建筑) 2014年(上)

57 我与清华 常到系里来,建筑系的一切工作实际上是 由吴良镛先生一人负责.吴良镛先生当年 只有

24 岁,由于他长了一副 娃娃脸 , 比我们也大不了几岁,刚见面时我们还以 为是同学呢.为了区别两个吴先生,我们 称吴柳生先生为 大吴先生 ,称吴良镛 先生为 小吴先生 或 小吴公 . 记得第一堂 制图初步 课是

12 月2日下午开始的,也就是第一堂属于建筑 系的课程,当然是由吴良镛先生担任,但 他没讲如何制图,而是布置大家去南院的 教授平房宿舍去测绘,然后绘出个平面图 来. 我们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