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Mckel0ve 2014-08-01

李冬兰得 了白血病, 马笑冰两次为她捐款 3000元, 连续6年为她上保险, 让她顺利升上了初中…… 全国师德标兵、 全国教育系 统劳动模范、 河北省特级教师、 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几十个 厚厚的证书和奖状, 锁在马笑冰 的橱柜里, 上面已经盖满了一层 尘土. 他说: 与这些相比, 我 更喜欢看孩子们的满分考卷. 30多年的教学生涯, 马笑冰 付出了,也收获了,付出的是汗水 和心血,收获的是认可和荣誉. 多 少次, 上海、 大连、 广东等地的 学校高薪聘请他, 他都拒绝了. 他舍不得学校, 舍不得那些孩子. 当教师挣不了太多的钱, 也没有 太高的地位, 但当一辈子教师我 不后悔. 马笑冰这样说. 农加贵: 麻风村的 启明星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 州广南县莲城镇曾有一个令人 闻之色变的村子―― ― 麻风村 , 初建时有180余口人,其 中麻风病患者80余人. 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人们 避之不及 的村庄里,有一名小 学教师,27年来不顾外界的歧 视和家人反对, 义无反顾地把 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这里的孩 子与村民. 这位选择默默坚守 麻风村 的就是农加贵老师. 出生在广南县一个贫困壮 族农家的农加贵, 高二时不得 不辍学回家.一天,在下坝小学 当代课教师的叔叔找到农加贵 说, 麻风村 想办学校,建议他 去试一试. 1986年9月3日这天,农加 贵走进了 麻风村 小学的教 室. 第一次看到被病魔侵蚀得 躯体严重畸形的家长, 有的膝 盖以下被病毒吞噬, 仿佛在跪 着走路,有的鼻子完全塌了,只 剩两个黑黑的鼻洞, 农加贵当 时只想掉头就跑. 但他最终没有跑, 反而坚 持了27年. 当年10月,村民联名提出 办村小的申请得到县文教局的 批准, 麻风村 小学正式成立, 农加贵成为学校唯一的老师, 加上学前班, 学校一共有3个 年级. 作为代课教师, 政府每个 月给农加贵发19元工资. 为了 让农加贵留在村里教书, 村民 们自发集资, 每月额外补助他 30元,并一直持续到1992年农 加贵转成公办教师. 村里的学生每天从6公里 外的家来到学校读书, 不管风 吹日晒,都准点出现在教室,更 没有人辍学.每天,孩子们从家 里带来冷饭当作午餐, 从不抱 怨.即便这样苦,村民们还是要 把孩子送来读书, 他们急切地 希望健康的孩子能走出这座令 人窒息的大山,融入到山外的 世界中. 孩子们对教育的渴望 和村民们的好深深地感动 了农加贵,他那一直不安 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农 加贵要求自己, 尽全 部能力,教好学生,回 报村民 . 3年后, 孩子 们要转到村外学 习. 但周边村子 的群众对麻风 病认知有限, 坚决不同意 麻风村 的孩子转到自己村里上学. 农加贵最终决定自己来教 这些孩子,一直把他们教到六年 级. 从此,农加贵开始了低年级 和高年级的复式教学. 1992年, 麻风村 学校 首届学生毕业了, 要参加县里 组织的毕业考试, 学生们有望 到县城上初中. 但当初孩子们 被拒之校外的阴云依然笼罩在 大家的心头. 农加贵提议: 咱 们改个村名吧, 填写资料时不 要填 麻风村 了, 之后改名 为 落松地 . 当时我去看学生的毕业考 试成绩,不敢说自己就是这所学 校的老师,怕别人知道就是 '

麻风 村'

,而是说来看另一所学校的成 绩,顺便给 '

落松地'

的学生看一 下. 中学的老师没有怀疑,便让 农加贵查了成绩.令农加贵高兴 的是,10名学生成绩优异,全 部都被录取了. 27年来, 麻风村 学校 共招收了92名学生, 已送 走6届62名毕业生, 他们 中有教师、 医生、 公务 员,还有企业老总. 这 个曾被人们歧视和充 满恐惧的小山村,如 今已渐渐远离了传 染病,村民们的脸 上也逐渐露出了 笑容, 也许这 就是农加贵身 为人师的最大快乐所在. 莫尊理:引领学生早入学术殿堂 西北师范大学有一位莫老 师, 提起他学生们都耳熟能 详. 莫老师的化学课是西北师 大公共选修课中的大热门, 每 到选课时, 经常 一位难求 . 有同学说莫老师 在课堂 上的激情让你体会什么才是真 正的大学课堂 , 也有同学说 莫老师是 大学里遇到最令人 敬佩的老师 , 一位同学听了 莫老师的课甚至决心转专业学 习化学. 同........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