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匕趟臃39 2014-08-01

不但本经即小 本与观经之大意,亦在其中.盖一心不乱,心作心是,咸莫非以自己无 量寿之心体,合阿弥陀无量寿之大愿,以庄严自心,清净自心,以期普 遍平等,自觉觉他而已.古所谓智者见经名,即知全部义;

忙人见经 题,亦易得利益.嗟乎!一经之名所关如此,况全经文句耶?一名之义 深广若此,又况於全经意旨耶?莲公会集大经时所以慎而又慎,不敢有 只字之忽也.以上所答皆余往昔所闻於莲公者,今皆举以相告矣.於是 闻者忻然请曰:得聆绪论,疑虑冰释,莲公会集此本经过,复能见示 否?余曰善哉!愿略述之,以利学人.余与莲公同官十稔,共学三十 年.同受皈戒,同参叩於宗门耆宿;

同受灌顶於密宗大德;

同於慧老法 师座下得受印证.生平友朋,深於儒佛两教者,首推莲公,实吾之挚 友,亦吾之畏友也.至其力屏万缘,掩关十载,於净宗要旨穷深极微, 发前人未发之蕴,艰苦卓绝,为法忘身,实有足令人惊叹敬佩者.其会 集此经之动机与苦心,并所具六种特点,所谓教眼圆明、深於文字、专 功久修、遍探原译、洞窥诸本、网罗各藏等,悉见前文所述,而其始终 敬慎,心精力果,以迄於成,更有非人所及者.方其从事之初,净坛结 界,香光庄严,咒水加持,内外整洁,冥心孤诣,万缘俱屏,秉笔必先 礼佛,坐卧不离称名,累月经年,人物罕睹,《欢喜念佛斋诗》中,所谓 「一室唯供佛,三年不下楼」者,盖记实也.故其於九万五千七十字之五 种原译内,玄义微言,深文奥旨,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 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无一义不在原译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

5 外.艰涩沈晦使之爽朗,繁复冗蔓归于简洁,凌乱俾成整严,阙疏悉令 圆满,必期有美皆备,无谛不收.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 决,日日祷於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此其敬慎、虔恭状况,皆光羲与慧 老法师所目睹者也.故其精诚所感,屡现瑞徵,兹恐骇俗,姑不具引. 是以及其告成也,文约而义丰,理显而词畅,醒眸爽口,易记易持,无 艰深畏难之虑,有殊胜易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