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2014-05-28

2 采取长距离、大站距的运输模式,为城市组团间和跨区出行提供快速运输服务的线路,具有线路 长、站点少、速度快、直达性强等特点. 3.6 干线 trunk line 主要服务于中、长距离的跨区域出行,具有客流量大、直达性强等特点. 3.7 支线 branch line 主要服务于区域内的中、短距离出行,具有线路长度短、站距短、客流量小等特点. 3.8 微循环线路 microcirculation line 主要为远离公交、 地铁等公共交通站点或难以被公共交通所有效覆盖的城市区域、 社区提供 最后 一公里 运输服务的公交线路.简称微线. 3.9 多样化线路 diversified line 主要服务于特殊运营时段或满足特殊出行目的的出行需求,一般采用较为特殊的运营模式,例如 旅游线路、学生线路、夜间线路、定制公交、购物线路等.

4 基本原则 4.1 应根据不同类型城市的规模、形态、发展阶段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线网设置和调整. 4.2 应与城市用地布局相协调,结合土地利用性质、开发强度和布局模式进行线网设置和调整,在满 足居民基本公共交通出行需求的同时,引导城市发展. 4.3 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要求,在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总体 框架基础上,编制公共汽电车线网规划,并满足以下要求: a)结合城市轨道交通和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BRT)的建设,明确公共汽电车线网的规模、结 构层次和功能定位;

b)根据城市规模和空间结构布局、道路网规划和类别划分以及交通出行特征,建立结构清晰、功 能明确、层次分明、衔接顺畅的公共汽电车线网体系. 4.4 应适当考虑历史和现状,对已有的合理线路尽量保留,并适当考虑线路原行经区域的连通性和乘 客的乘车习惯. 4.5 应以居民出行需求为导向,线路走向与客流的主流方向一致,优先对客流量较大路段进行线路布 设,主要客流集散点之间宜设置直达线路,减少换乘. 4.6 应靠近道路旅客运输站、火车站、机场、交通枢纽等大型客流集散点设置公共汽电车站点,并充 分考虑与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系统(BRT)等的紧密衔接与接驳,保证与接驳线路之间 的运力匹配. GB/T XXXXX―XXXX

3 4.7 线网设置和调整宜与公交专用道、加油(气)站、充电设施及场站设施的整合,公交信息服务的 整合,票制票价的整合以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整合同步进行. 4.8 线网覆盖率、站点覆盖率、乘客平均换乘系数、公共汽电车线网密度、公共汽电车线路重复系数 等指标应满足 GB/T

22484、GB

50220 的规定.

5 设施条件 5.1 道路条件 应依托城市道路等级、几何线型、容量限制等进行线网设置和调整,具体的道路条件应符合表1 的要求. 表1 线网设置与调整的道路条件要求 指标 具体要求 车道宽度 双向路幅宽度达 7m 以上或单向通行达 4.5m 以上的城市道路,且符合安全行驶要求 车道数量 单行道的车道数不应少于1条,非单行道的车道数不应少于2条 转弯半径 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 限高 净高不应小于3.8m(单层)、4.6m(双层)、5.2m(无轨电车) 坡度 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0 5.2 场站条件 5.2.1 线网设置与调整应具备场站设施条件,供公共汽电车停放、调度、维修和保养. 5.2.2 公共汽电车场站的选址、规模、设施设置与用地应符合 CJJ/T

15 的规定. 5.2.3 有条件的公共汽电车场站, 宜配建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