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丶蓶一 2014-05-19
副刊 副刊

2019 年5月27 日 星期一

20 20 本社社址: 北京市朝阳门外金台西路

2 号 电子信箱: rmrb@people.

cn 邮政编码:

100733 电话查号台: (010)

65368114 印刷质量监督

电话: (010)

65368832 广告部

电话: (010)

65368792 定价每月 24.00 元 零售每份 1.80 元 广告许可证: 京工商广字第

003 号 我的家乡在西藏.1953 年藏历新年 初一,天还没有亮,从我家大门外传来 折嘎 的说唱声.刚穿上新衣的我, 从 二楼顺着扶梯滑下, 跑到大门后, 从门缝 往外看.只见一个身材魁梧、 白发蓬松 的中年男子, 左肩披着一件白色羊皮面 具,左手端着木碗. 折嘎 意为白发老人.相传古时候, 在西藏遇到战争胜利, 农牧丰收, 聚众庆典, 都得由一位德高望 重的白发老人说一番祝福赞美的话.这 种习俗沿袭下来, 成为一种专门的说唱 艺术即 折嘎 .每当藏历新年初一, 折嘎 都到大户人家门前, 用洪亮的声音说 唱一番动听的赞美话,带来吉祥的兆头.那年 折嘎 的唱词有许多新意, 多 是即兴创作、 自由表达: 共和国诞生, 解 放西藏, 汉藏团结……西藏刚获得和平 解放,希望的曙光闪现在 折嘎 的唱词里.

1960 年, 家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 我个人碰上千载难逢的机遇.那一年我 十三岁, 脱掉绛色的僧服, 走出古老的寺 门;

穿上整洁的校服, 走进现代的校门. 通往那曲地区政府所在地的四百公 里路, 是牲畜踏出的小路和行人双脚踩 出的土路.我白天骑马赶路, 夜晚睡在 路旁.二十多天的长途跋涉, 一路的烦 躁寂寞, 艰辛劳累深深埋在心底, 太多思 念、 牵挂, 百味杂陈咽进肚里.再从那曲 镇沿着通车不久的青藏公路, 向第二站 ――甘肃夏东火车站进发, 全程近两千 公里, 全是灰尘翻滚的土路.要翻越唐 古拉山、 昆仑山、 日月山等十二座大山, 要跨越楚玛河、 通天河、 拉多河等二十五 条江河.经过荒无人烟的无人区, 寸草 不生的戈壁滩, 历时二十五天, 终于听到 火车的汽笛声.从县城出发,骑马、坐车、 乘火车历时三个半月才到达目的地 ――陕西咸阳的西藏公学. 千亩校院, 青砖筑成的围墙, 高大的 校门上方, 白底红字用藏汉两种文字书 写着校名 西藏公学 .我们在敲锣打鼓 的欢声笑语中走进校门, 沿着一条宽畅 的水泥路寻找宿舍.繁密的树林丛中掩 映着一排排整齐的平房,青砖墙,灰瓦顶, 门前是黄泥铺的走道.每一间宿舍 十来个平方米, 摆着四张上下双层床, 住 着八个学生.五层高的教学楼, 显得威 武高大, 墙壁是砖边石心, 屋顶是灰色大 瓦, 楼脊上有透窿的瓦做装饰, 还涂上彩 绘, 迎着太阳看去, 充满着希望.房脊的 两端各塑有一个鸽子, 既是和平的象征, 也说明我们这些学生就像小鸽子一样, 从遥远的西藏飞到咸阳美丽的校园.上 课第一天, 在明亮的教室里, 懂汉语的藏 族班主任介绍汉语老师和数学老师.我 数学很好, 但是一句汉语都不会说, 一个 汉字都不认识.我全神贯注地看着那位 汉语老师. 他叫陈钦甫.第一印象, 仪表堂堂, 体格匀称,面孔俊秀,散发着青春的活力.他穿的黄色衣裤明显旧了, 但非常 干净整洁, 每一个纽扣都扣得认认真真, 连制服外套的风纪扣也一丝不苟地扣着.更惊讶的是第一次开口, 他用流利 的藏语说: 你们一路辛苦了, 这学校你 们喜欢吗? 这下不仅拉近了师生距离, 贴近了民族情感, 更让我产生对老师的 敬畏之心:人家是藏汉双语兼通的老师.正式开课后, 陈老师教的第一句汉 话是 老师, 你好 及 你吃饭了没有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