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4-05-13

6 7 ・ 申请的遴选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机会①. 根据《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 公司的 IPO 申请文件被证监会受理后, 若能通过证 监会相关职能部门初审、 发审委审核和证监会核准, 则可以在证监会核准后6 个月内进行 IPO②.由 于目前信息披露的限制, 从公开信息无法知晓本文样本期间哪些公司 IPO 申请未通过初审.而公司 IPO 申请只要能通过发审委审核, 一般都可以通过证监会核准, 成功进行 IPO③, 因此本文的研究定位 于发审委审核环节, 这是公司是否能够获得 IPO 机会的关键. 本文以2006―2009 年民营企业的 IPO 申请为研究样本, 旨在考察政治关系是否有助于民营企业 得到 IPO 机会.我们同时考察民营企业拥有的企业层面政治关系和所在辖区④层面政治关系.民营 企业拥有的企业层面政治关系以董事会成员中拥有政治关系的人数占董事会总人数的比例来衡量, 若民营企业某董事会成员是人大、 政协或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代表, 曾在政府部门任职, 或在社团担 任一定职务, 均认为他拥有政治关系.民营企业拥有的所在辖区层面政治关系则以民营企业 IPO 申 请进入发审委审核会议当年或上年所在辖区是否拥有现任或上一任期在此地任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 委员来衡量.研究发现政治关系对民营企业的 IPO 机会存在显著影响, 拥有政治关系越多的民营企 业越可能通过发审委 IPO 审核. 本文的研究贡献在于: 第一, 丰富和拓展了政治关系给民营企业带来融资便利的相关文献.现有文 献发现新兴转型经济中的民营企业拥有政治关系可以得到更多的银行贷款、 更高的股票发行价格和更 多的政府补贴, 但他们没有研究在 IPO 遴选市场拥有政治关系是否也能够为民营企业带来融资便利. 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发现结论是肯定的, 民营企业拥有政治关系有助于得到 IPO 机会.第二, 深化了 在正式制度缺乏的条件下, 对政治关系这种非正式的替代性机制运行机理的分析, 进一步推进了 Allen 等人的相关研究[

5 6].Allen 等人的相关研究呼吁需要深入分析在中国、 印度这样的正式机制缺乏或不 完善的制度环境中, 基于关系、 声誉等非正式的替代性机制到底如何帮助民营企业实现了外部融资从而 得到发展[

5 6], 本文从企业拥有的所在辖区和企业自身两个层面的政治关系, 深入研究了政治关系这种 非正式的替代性机制如何作用于民营企业的IPO 遴选过程, 对此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

二、理论分析、 制度背景与研究假设 近年来, 证监会不断推动新股发行市场化改革, 市场机制得到较大完善, 市场化资源配置功能得 到一定程度的发挥, 但是,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难以脱离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和体制改革的整体进 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 社会信用体系不健全的大背景下, 资本市场新兴转型的基本特征没有发 生根本性变化, 股票发行体制仍然是行政色彩较浓的核准制, 证券监管机构拥有股票发行的实质审批 权[ 28].不过, 证监会虽然大权在握, 但它要确保资本市场的稳定与发展, 目标非常明确, 收益和责任 边界也非常清晰, 有了成绩别人无法争功, 若上市公司出现问题损害资本市场的活力与发展, 自然也 难咎其辞, 甚至可能影响主要官员的仕途[ 29], 因此, 证监会有意愿和责任遴选出高质量的申请 IPO 公 司给予其 IPO 机会.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