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没心没肺DR 2014-05-11
耄利;

熬栳塞 焉 缝会 题口温敏 芳 张玉林 ≯ ( 浙江省衢 州第二 中学, 浙江衢 州324000)教学不 同阶段 , 考试 的功能 不同,对试题 的要 求 也不相 同.

进入 高三 , 教 师必须 考虑 以一定 数量的综合试 题,模拟 高考 的考 试形式 和状 态,使学生适应高考 的考查方 法和节 奏.模拟试 题 的选 择,对高考成败起 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 但是经过多年摸 索,笔者 发现 , 模 拟考试试 题 如果过 于追求 题材 的新颖,如剑走偏锋 , 是非 常 冒险的 . 从学生学 习能力 培养上不能说没有益处 , 但是更有益于尖子生 , 对 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 如果不加引导 , 会误人歧途. 笔者认 为,与高考试题 不同,模拟试 题承 载两种 功能:一是 巩 固旧知 , 二是 培养 能力 . 因此 , 笔 者尝 试以中学 化学 主干知识 为立足点 , 从教 材 出发 , 设计新颖 的综合模拟试 题来考查 、 训练学生 的分析解决 问题 的能 力._】下面选取 三个 实验 改进 型试 题的案例 , 与同行共同探讨开发综合模拟试题的方法. 案例一 教材 中比较镁 、 铝 金属性 的实验 用这 两种金 属分别 与 同浓度 的稀盐 酸或 稀硫 酸反 应,根据产生气 体 的快慢 , 说 明镁 的金属 性比铝强 . 但是 由于金属 表面氧 化膜 的存在 , 金属 的抗 酸抗腐蚀 能力 与金属性并不一致 , 上述 实验用稀硫 酸不成功的原因就源于此. 笔者通过查询资料和动 手实验 , 从氧化膜 问题人手 , 设计 了如下试题 : 试题

1 金属 表面如 能形成 致密 的氧 化膜 , 抗 腐蚀 能力 会大大增加 , 例如镁 、 铝 等金属 . 不锈钢就 是 因为钢 中一定含 量的cr、Al、si在高 温时分 别形 成完整 的Cr

20、AI20,和SiO膜,从而提高 了抗 氧化能力 . 但 是某些离子可能代替 O 一 的位置 , 形成 可溶性物 质而破坏 氧化膜 , 导致不 锈钢 生锈 . 根据 上 述信息 , 某 同学进行 了如下实验 . 实验

1 在100mL锥 形瓶中注 入30mL蒸馏 水 ,将

2 e m长的表面灰 白色的镁条投入锥形瓶 中,无明显气 泡产生 . 再加入

3 匙NaC1或KC1固体 , 轻 轻振 摇使 固体全部溶解 , 观察 , 反应非常剧烈 , 产生 大量 气体. 实验

2 在100mL锥形 瓶 中注入

3 0 m L蒸馏 水 ,将

2 c m长 的表面灰 白色 的镁条投入锥 形瓶 中, 无 明显气泡产生. 再 加入

3 匙的NazSO或CuSO固体,轻轻振摇 使固体 全部溶解 , 观察 , 无 反应现象 . 实验3在100mL锥 形瓶中注 入30mL蒸 馏水,将2cm长用砂纸打磨除去了氧化膜的镁条投入 锥形 瓶中,无明显 气 泡产 生.再加入3匙 N a C

1 或KC1固体 , 轻轻振摇使 固体全部溶 解,观察 , 反应非 常剧烈 , 产生大量气体 . 请 回答下列 问题 : (

1 ) 写 出上述实验 中发生反应 的化学方程式 (

2 ) 实验 3中除去了氧化膜 的镁条不 能立 即与 水顺利 反应的原 因可 能是 ― ― , 对 比三个实 验,实验

1 中加入 N a C

1 或KC1固体后 , 反应 剧烈进 行 的完整原 因是 ;

(

3 )钢中C元 素的含量 必须低于1.2%, 否则抗腐蚀 能力会 大大下 降 ,列 出两个可 能 的原 因 (

4 ) 不锈钢锅错误 的使用方法是 ;

①用铁铲炒菜 ②贮存食 物 ③蒸煮食物 ④炸薯条 (

5 ) 其实用砂纸打磨也很 难完全去除金属表 面 的氧化膜 .在 比较 Mg 、 A l 金属性强弱 的实验 中,把室温下 同样大小 的镁 条与铝条 ( 均未除去氧化膜 ) 分 别加 入 足量 的1.5mol/LHSO溶液 中,20分钟 后 仍无 明显现象 . 请设计改进方案― ― . 案例二 浓硝酸受热分解 实验 笔者发现 , 中学教 师大多数选择不进行该 演示 实验 , 因为分解产生 的二氧化氮会对空气造 成严 重2015/78皿.教学参考'、墼的污染 . 笔 者对该 实验进行 了绿 色化 改进 , 效果良好.下面是根据改进实验设计 的实验试题 : 试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