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2014-03-08

而在国外, 一个好的提 案常常是要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 需要 论证与评议的也是具体问题解决方案 的可行性.而科研项目的立项权利、 评 审项目的权利都在国内专家的手里. 这 种情况下, 千人计划 教授只有像国内 同行们那样看科学问题, 写科学提案才 有可能被接受.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建议:

(一)用人单位要有忍耐力、平常 心. 现在引进单位用与本土专家同样的 尺度去评价 千人计划 教授的业绩, 要 他们去拿一些标志性的科研项目和奖 项, 给学校的各项指标添砖加瓦.这就 和国内的本土教授形成了利益冲突, 这 也是问题的关键.所以, 用人单位要有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的肚量.

(二)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 让 千人计划 教授按国际学术界科研 规律, 让他们潜心做原创性的工作, 不 和国内教授争一些大工程项目,实行 双轨制.否则对于 千人计划 教授来 说会 扬短避长 , 不堪重负.大多数 千人计划 教授都得到了所在高校的 高额启动经费,在前三年聘期内应该 没有经费上的压力,有望作出原创性 的成果.

(三) 千人计划 教授本身也要接 好地气, 适应国内的科研特点. 一些 千 人计划 教授认定国内外差别大, 而国 外都是好的、 合理的, 这种心态要不得. 其实, 国外科研界有些东西跟国内是一 样的. 当然国外好的科研制度和习惯要 坚持, 要潜移默化地以行动来影响国内 科技界和学术界.而不是只会一意批 评, 却提不出建设性改进意见.

(四) 最终实行 按岗招聘 . 将目前 的一些人才引进计划作为过渡, 最终实 行按岗位需要高薪招聘, 做到国内外人 才一视同仁, 竞争上岗.这可以在小范 围内试点执行.

(五)对一些以有限到岗时间而套 取国家高额科研经费的现象, 应设计制 度来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六)高端海归人才和国内骨干力 量形成团队, 取长补短. 尺有所短, 寸 有所长 ,用人单位要有意识地组建团 队, 优势互补, 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长 处.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 与工程系主任, 千人计划 入选者) 姻本报记者 郭勉愈 《中国科学报 ・ 思想周刊》 :您为什 么会对中国的科研状况感兴趣? 克里斯: 我曾经到过中国.2008 年 我在丹麦工作时, 遇到了一些中国的留 学生和学者.通过和他们的交谈, 我对 中国的科学研究事业产生了兴趣. 《中国科学报 ・ 思想周刊》 : 您认为中 国的年青科学家面临三个问题,其中之 一是, 研究经费分配体制过多倾向于 关系 而非创新和理念. 您可否对此进一步 解释, 并介绍美国的研究经费分配体制? 克里斯: 我文章里关于中国研究经 费分配体制的评论主要是基于我对饶 毅和施一公的采访.他们认为, 中国研 究经费的分配过于注重人际关系, 那些 有权决定经费流向的人早就知道他们 手中的钱将要给予哪些申请人. 这样的 情况对于小额资金也许不是什么大问 题,但是对于大额度的研究经费来说, 应该有公平透明的竞争. 我采访了一些 人, 他们中的一些愿意让自己的名字出 现在媒体上, 例如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曹 聪, 还有一些人要求匿名, 但是他们都 表示, 不喜欢中国目前研究经费分配制 度的运行方式. 相对而言, 美国的这一制度是非常 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申请研究经费. 当然,如果你和得到广泛认可的大学 或研究机构没有联系,申请将十分困 难. 对于政府合同, 如果你和知名企业 或非政府组织没有关系,申请也将十 分困难.但是, 从理论上讲, 任何人都 可以申请. 要想申请成功, 你必须使评 审委员会的委员相信,你有非常好的 想法,有足够的资历和能力来实现这 个想法,而且你的项目会给你的研究 领域带来新的东西,推进这一领域的 进步.评审委员会的成员实际上就是 了解你的领域的另一些科学家. 所以, 你的申请必须清楚地说明,谁将实施 这一项目,项目实施者具体将做些什 么, 项目资金将有何种用途, 这一项目 的新意在哪里.如果申请者不知道哪 些人会构成评审委员会,他也不会抱 怨. 这的确是个小问题, 但是它也意味 着, 从理论上讲任何申请都有可能获得 通过. 《中国科学报 ・ 思想周刊》 :您刚才 提到, 研究经费的申请是由委员会评审 的, 那么这些评委会里的科学家和美国 政府有关系吗? 克里斯: 没有.他们通常是得到美 国政府研究资助的科学家, 但他们是独 立的. 如果申请人和评委会里的某些委 员是同属一个大学或机构的, 那么这些 委员将不会参与申请的评估. 但是评委 会是比较复杂的, 不同的评委有不同的 思想和重点关心的对象, 所以申请人的 申请报告必须具有说服力. 这并不意味 着评委们要同意你的想法, 但是你必须 使他们信服, 你有非常好的想法, 有能 力实施它. 我相信这使得评审过程比较 公开.你可以从网上查到, 哪些人将构 成评审委员会, 他们目前的主要工作是 什么, 发表了那些论著, 以及评审的标 准等等.所以, 评审是非常透明的.而且, 评审之后, 你也会得到反馈, 告诉你 为什么你的申请获得通过或未获通过. 这是一个公开透明的过程. 《中国科学报 ・ 思想周刊》 :美国政 府在研究经费配置中发挥什么作用? 克里斯: 美国政府在各个科学领域 都提供大量资金.例如, 美国国立卫生 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在 生物医学和卫生学方面提供很多研究 经费.同时, 美国也有很多私人机构提 供研究经费. 《中国科学报 ・ 思想周刊》 :您的文 章里提到, 中国的高等教育急于培养大 量的博士生, 但是博士教育的质量却不 一定能得到保证. 您能进一步解释这一 点吗? 克里斯: 我不认为研究生教育项目 应当有一定的时长. 不同的国家有着不 同的研究生教育制度, 但是这些不同的 制度都可以得到好的效果. 我在丹麦工 作过, 他们的体制也是硕士三年, 博士 三至四年, 博士和硕士也通常是彼此独 立的.从我和诺丁汉大学曹聪的交谈, 我得知, 中国研究生教育更大的问题在 于质量, 而不是学制的长短. 我认为,博士生的导师本人必须 受过高质量的博士教育,尤其在以下 方面: 如何计划一个学术研究项目, 如 何实施该项目, 如何评估该项目, 如何 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以及如何把 自己接受的高质量教育传授给学生. 而且,读博士并不仅仅意味着在实验 室里度过几年时光,它也意味着要评 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工作质量.换言 之,也就是他们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已 经准备好成为独立的研究者. 我认为, 从这些方面可以评价一个国家博士教 育的质量. 《中国科学报 ・ 思想周刊》 :你在文 章中认为博士后工作经历对于博士生 成长为独立研究者是必要的? 克里斯: 我很高兴你提出了这个问 题.在我为写作这篇文章作访谈时, 也 有人提到这个问题.他告诉我, 每年中 国都有大批博士生毕业, 但是他们很难 得到成为独立学术研究者或工业研究 者所需要的额外训练.我认为, 在获得 博士学位和成为大学教授或高级工业 研究者之间, 获取附加的经历是具有重 要意义的.也就是, 你虽然有一定独立 性, 但是仍然有一个导师或指导者.通 过做博士后或在工业界工作来获取此 种经历, 是我所希望鼓励博士毕业生们 去追求的一件事. 我也希望每个国家的 科研、 教育和工业机构开发并提供这种 机会的项目. 《中国科学报 ・ 思想周刊》 :对于中 国年轻科学家面临的挑战, 您有什么建 议? 克里斯: 中国正在对年轻科学家们 面临的这种挑战作出回应. 正如大家预 想的那样, 一个地域广阔、 人口众多、 百 家争鸣的大国, 解决方案将来自许多部 门, 可能是自上而下的, 也可能是自下 而上的.我希望看到, 政府和科学界坐 到一起, 讨论科研的体制........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