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4-01-21
B02-03 2018年10月16日 星期二 编辑: 彭传刚 美编: 牛长婧 组版: 刘燕 最抢眼 文/片

本报记者 王皇 邱志强 原来离黄河几十米 汛期搬家是常事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 区将在黄河北发力, 实现济南 的 "千年一跨" .

引爆区 "第一 拆" 拆迁进度最快的甜水新村 就曾为了鹊山水库的建设,1999年迁到了国道308北侧的 新址. 19年后的今天, 为了济 南的发展他们第二次搬家. 在甜水新村的东北方向, 直线距离约5公里的辛家庄村 也不是第一次搬家. 村里上世 纪70年代出生的人只记得原 先的村址紧靠大堤内, 而66岁 的刘为杰对搬家则记忆深刻. 他说, 这辈子住在黄河北, 已 经历过多次搬家, 而大的搬家 这是第五次了. "这是算大的, 住在黄河边, 因为黄河涨水搬 家次数那就数不清了. " 过了济南黄河大桥向北约 1公里路口再向东不远就是辛 家庄. 10日, 村里绝大部分村民 已经搬走, 很多人家的屋顶也 已拆掉. 从村里的主道向南, 一 处钢结构的房子还未拆. 刘为 杰正指挥着家人搬一些零件, 这是儿子利用自家宅基地经 营的一个工程车辆维修店. "因为房子有一部分是钢 结构, 补偿还需要等待评估, 搬家就晚了一些. " 虽然补偿 的细节还待敲定, 但刘为杰已 经签约. 他说, 之前的搬家基 本是义务, 而这一次政府能给 补偿, 他很支持. 1952年出生的刘为杰记 得, 自己7岁时, 村子还在黄河 北岸的滩地上, 距离黄河只有 五六十米, 在现在的济南黄河 大桥西边. "黄河每年有伏汛, 汛期一到, 搬家就开始了. " 刘 为杰说, 那时候水文站一级一 级通报黄河水的流量, 只要流 量快要漫滩了, 村子就要提前 搬家. 因为村里的房子下部是 石头, 上部是土坯, 黄河漫滩 而来, 能到成人的腰深, 没过 了石头, 土坯被淹5个小时, 房 子就要倒塌. 那时候一般是提前5到7天 搬家, 把粮食、 老人、 小孩、 妇女 都迁到大堤外, 家里留个年轻 人看家. "按政策年轻人也不允 许留, 但一般都会留个看家的. 每年都涨水, 在黄河边上住的 人水性大都不孬. " 大水过后, 村里不少房子就会倒塌, 村民 回到家里就要重建. 那时候没啥家具 搬家简单得多 在刘为杰的记忆中, 第一 次整村搬家是在1959年冬天, 是因为老庄址被选为了泺北 工程的建设地. "工程很紧, 搬 得很着急, 不过比现在简单得 多.那时候家家都没什么家具, 要搬的东西少. 再加上整 个公社的牛车都来帮忙搬家, 谁家要运东西,牛车说到就到, 多少趟都给拉. " 记者了解到, 刘为杰所说 的泺北工程在当时是黄河上的 大工程, 工程计划建设 "十八孔 闸" 拦洪泄洪, 同时在闸上建一 座公路与铁路并行的跨黄河大 桥, 桥下的 "十八孔闸" 还能发 电灌溉. "我们的庄中心就在 "十八孔闸" 的位置. 现在济南 黄河大桥往西边不远就能看 到这些水泥闸,总共十八个孔. " 第一次搬家是为了治黄 工程, 整村搬到了当时大吴公 社的桑南. "那时候鹊山火车 站的下一站就是桑南站, 那里 是齐河县的最东边, 紧挨着济 阳,现在是大桥街道的王镇村."刘为杰说,支援国家建设,那时候村民们是义务搬家, 基本没有什么补偿. 房子 里的石块来不及搬走, 直接推 到河里, 屋顶的木材来得及就 拆, 来不及也就搬不走了. 搬到桑南的住所和原来 庄里的房子差不多, 别的搬迁 村刚搬走, 辛家庄的村民就住 了进去. 搬家后庄里剩下的石 块和过门石被运来建了大吴 公社的礼堂, 给村民们留了个 念想. "每次开会的时候, 村民 们都会摸一摸墙上的石头, 跟 人说这是俺庄里的. " 刘为杰介绍, 1961年下半年 工程中断, 村民们又搬回了老 村, 这是第二次大搬家. 但原村 址已经开挖, 村民们只能投靠 亲朋好友, 或者临时住进工人 们搭建的简易房内. "庄址已经 修了桥, 拦水闸闸板都安好了, 后来又拉走了, 原址不能再建 房了. 没有新的村址, 就先找人 投靠, 那时候还不兴租房子, 看 谁家有空屋就过去借住. " 刘为杰说, 回村后村旁紧 挨大坝的地方, 工程开挖之后 堆出的土高台适合落脚, 后来 村里经过与其他村交换土地, 就有了新村址. "建新房的钱 没有着落, 村里又找了水利部 门, 要来些补偿, 大家就陆续在 新村址盖起了房子, 这时候大 家手头都很紧, 房子盖得也不 大. 1963年我们一家8口住到了 台地上, 台地有大堤的一半高, 距离黄河八九百米远. " 一直到1965年左右, 辛家庄 的村民基本都搬到了靠近黄河 大堤的台地内, 相比其他黄河滩 区的村子, 较早地集中建在了台 地上, 没有再出现因黄河涨水而 塌房子的情况. "汛期不用再动 不动就搬家了, 水大了漫到房子 里来, 也就到膝盖高度, 不会再 到腰上了. " 刘为杰说. 自从搬到大堤外 就没再被淹过 第四次整村搬迁到辛家 庄的现村址是在1998年. "全 省在推动黄河河心户搬迁, 要 从大堤内搬迁到大堤外. " 刘 为杰说, 虽然房子建在台地上 不会轻易被淹, 但耕地还在台 地以下,遇到汛期难免会受灾. 改革开放之后, 除了种地 之外, 村民们也开始在外打工 挣钱, 但种地的收入仍然是占 很大比重的. 1998年, 在省里 的河心户搬迁政策下, 村民们 开始从台地上搬到新的村址. "1998年秋后开始动员, 当 时搬家是自己扒房, 自己建新 房, 村里分了宅基地, 就算是奖 励也只能说是启动资金, 更多还 是靠自己. 现在不一样了, 这次 搬家政府有安置补偿, 搬得早还 有奖励, 大家都非常支持. " 在老刘的记忆中, 从大堤 内搬出的20年间, 黄河滩地基 本没有再被淹过. "这些年来, 国家对治理黄河非常重视, 也 建了很多大工程, 对黄河防汛 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20年来基 本没有淹过. " ・引爆区的家 "住在黄河北, 搬家已 经历过多次了, 这是第五 次, 再搬到安置区就是第 六次. " 在济南先行区引爆 区大桥街道辛家庄66岁的 刘为杰记忆中,搬家从1959年利用黄河发电建设 泺北工程开始, 直到1998 年彻底搬离黄河到了现村 址, 40年间的四次搬家, 是 为了黄河工程建设和避开 黄河水灾. 20年后的这次 搬家, 则是为了济南北跨 发展拥抱黄河. 一次次搬家也让刘为杰 和很多村民有了不一样的生 活. "最开始大家都靠种地为 生, 黄河漫滩就没有收成. 改 革开放之后, 男人出门打工, 女人在家里种地. 最近的几 十年, 都是机械化种植, 种小 麦种棒子都不太需要人工了. " 老刘说, 搬到现在辛家庄 的村址后, 村民们的宅基地面 积比在台地时更大, 又靠近国 道, 不少村民也选择在家里创 业, 自己开店或者做企业. 而 老刘也不再仅是庄稼人, 随着 机械化种植的普及, 他一度以 开农机播种和收割为生. 最近 几年, 儿子利用自家的宅子做 起了工程车维修和零部件生 意. "后来因为小散乱污企业 治理, 就停工了. 搬家之后, 先 把剩余的零件处理了, 孩子们 以后可能还做生意. 做什么生 意, 就看他们自己了. " 在不少住在黄河北的年 轻人眼中, 这里不该只有大 车、 物流、 仓库和农村, 它应 该有更多的商机和增长模式. 这次搬迁, 新旧动能转换 将为黄河北带来新动能, 带 来新的发展机会. 这 这次 次搬 搬迁 迁为 为黄 黄河 河北 北注注入 入新 新动 动能 能 葛记者手记 村民刘为杰向记者讲述几十年间的搬家史. 黄黄黄黄河 河河河人 人人人家 家家家的 的的的五 五五五次 次次次搬 搬搬搬迁 迁迁迁从从避 避黄 黄水 水到 到拥 拥抱 抱黄 黄河 河, , 村 村民 民感 感受 受大 大不 不同 同 一名工人扛着建材从 老房子门前走过, 房子门口 的沙发上扔着一张以前租房 的广告牌. 扫二维码看搬迁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