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霜天盈月祭 2013-12-11

7 学生以及培养未来的栋梁之才.学校作为化工类学校,紧紧围绕 学校的定位,适应各地、各行业对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 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学校的现状进行专业设置. 目前,学校专业设置分为化工类、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 和财经商贸类四大类. 其中《工业分析与检验》、《机电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 用》三个专业是国家 13.5 重点建设的骨干专业. 学校重视教师个人发展和整体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由校长 和教务科统筹管理教师发展事宜,优化学校师资建设,更好地服 务教师成长.开展教师培训与培养、教学评价与激励、教学研究 与交流、教学咨询与服务工作.

2017 年暑期组织教师参加技师和高级技师培训,电气装调、 机电一体化和单片机技术项目企业实践,天津市第二期青年骨干 教师核心能力提升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共计参培人员

15 人. 全体教师参加了学校的师德师风培训和电子图书使用培训.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坚持以提高素质为核心,以培养专业 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进修、培训、交流、教学研究、 企业实践的多种途径,打造一支 双师型 的结构合理的专兼结 合的高水平教师团队. 专业 类别 专业 名称 专业 类别 专业 名称 专业 类别 专业 名称 专业 类别 专业 名称 化工类工业分析 与检验 加工制造类机电技 术应用 信息技术类计算机 应用 财经商贸类会计 化学工艺 电气运行与控制市场营 销 高分子材 料加工 焊接 精细化工

8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学校内涵建 设、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学校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在 以能力为本位的现代职业教育思想指导下,开发和构建新的职业 教育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开发为中心,重点研究课程的综合化 和模块化,强化实践教学,重视职业素养养成,充分体现职教课 程的特色. 学校按照 工学结合+教学工厂+双证融通 三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 根据就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 通过与企业专家共同论证, 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同时把素质教 育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与人才培养 目标紧密联系、适应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 双对接、双证融通、德能双修 的课程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体系、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注重职业道 德和职业精神培养.达到人才培养与职业标准对接、人才培养与 岗位技能对接.使学生在顶岗实习后能完全适应企业岗位技能、 操作规范及职业素质的要求. 针对传统职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 际相脱离、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状况,以新型教育理念为指导, 岗位操作技能培养 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基础 课程 专业综合 课程 职业素质培养 专业实践 课程 应用能力培养 基础课程体系公共基础 课程 基本素质培养

9 为优化课程结构与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率,现从文化课、专业 基础课、专业实践课三方面对进行改革.(1)文化基础课程改 革遵循 服务素质、服务技能 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 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 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 课服务的功能.(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 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 理论课程.(3)专业实践课改革遵循 宽基础、模块化 原则, 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 专业技能而设定.完善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构建因材施教 的运行机制.改善实验实习装备,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改革成绩 考核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动力.施行 多证 策略,彰显社会适 应型人才培养办学特色. 人才培养是对人才进行教育以及培训的过程.被选拔的人才 经过方向化的培养与训练,进而成为各种职业岗位所需要的专业 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应当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以及较 高的社会责任感,同时也应当具有优秀的自我学习能力与创新能 力.学校应当按照社会与市场的需要,从而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 改革.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下三个方面进行: (1)深入探究 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 各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学习、顶岗实习,将学习与生产实际 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既要在校内实训基地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 驱动,完成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学习;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