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霜天盈月祭 2019-08-03
-1- 附件

3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企业碳排放补充数据核算报告模板 数据汇总表(所有企业) 企业基本信息 纳入碳交易主营产品信息 能源和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 年份 企业 名称 组织机构 代码 行业 代码 产品一 产品二 产品三 企业综合能 耗(万吨标 煤) 按照指南核 算的企业温 室气体排放 总量(万吨二 氧化碳当量) 按照补充报 告模板核算 的企业或设 施层面二氧 化碳排放总 量(万吨) 名称单位产量名称单位产量名称单位产量2013

2014 2015 -2- 发电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补充数据 数值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 机组 1*1

1 既有还是新增

2016 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

2 发电燃料类型 燃煤或者燃气

3 Q机容量(MW)

4 压力参数/机组类型 ? 对于燃煤机组,压力参数指:高压、超高压、亚临界、 超临界、超超临界;

? 对于燃气机组,机组类型指:B 级、E 级、F 级5冷却方式 ? 开式循环 ? 闭式循环 ? 直接空冷 ? 间接空冷

6 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5.

1 与5.2 之和 6.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3- 6.1.1 消耗量(t 或万 Nm3) 燃煤*2 辅助燃油 6.1.2 低位发热量(GJ/t 或GJ/万Nm3) 燃煤 年平均值 辅助燃油 6.1.3 单位热值含碳量(tC/GJ) 燃煤 年平均值 辅助燃油 6.1.4 碳氧化率(%) 燃煤 年平均值 辅助燃油 6.2 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6.2.1 消费的购入电量(MWh) 6.2.2 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tCO2/MWh)

7 发电量(MWh)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8 供电量(MWh)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9 供热量(GJ)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10 供热比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4-

11 供电煤耗(tce/MWh)或供电气耗(万Nm3/MWh)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12 供热煤耗(tce/TJ)或供热气耗(万Nm3/TJ)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13 供电碳排放强度(tCO2/MWh) 热电联产机组需填写, 机组

1 供电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电量

14 供热碳排放强度(tCO2/TJ) 热电联产机组需填写, 机组

1 供热二氧化碳排放量/供热量 既有设施

1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所有既有机组排放量之和 新增设施

16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所有新增机组排放量之和 说明:*1 如果机组数多于

1 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2 如果机组有其它燃料,请自行更改或添加表格. -5- 电网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补充数据 数值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

1 输配电损失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tCO2) 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

1 2 供电量(MWh)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3 输配电损耗电量(MWh) 来源于企业台账或统计报表

4 供电线损率(无量纲) 年度输配电损耗电量/年度供电量 -6- 钢铁生产企业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补充数据 数值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

1 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1.1 与1.2 之和 1.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 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

1 1.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 数据来自核算与报告指南附表

1 2 粗钢产量(单位:t) ?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3 排放强度(单位:tCO2/t) 纳入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粗钢产量

4 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及产品产量 4.1 炼焦工序 4.1.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4.1.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4.1.3 焦炭产量(t) 4.2 烧结(或造团)工序 -7- 4.2.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4.2.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4.2.3 烧结(或造团)产量(t) 4.3 炼铁工序 4.3.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4.3.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4.3.3 生铁产量(t) 4.4 炼钢工序 4.4.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4.4.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4.4.3 粗钢产量(t) 4.5 钢铁加工工序 4.5.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4.5.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4.5.3 钢材产量(t) -8- 4.6 自备发电、供热 4.6.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4.6.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4.7 其他辅助工序 4.7.1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2)计算 4.7.2 净购入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0)计算

5 企业新增钢铁加工工序二氧化碳排放量(tCO2)

2016 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

6 企业新增钢铁加工工序的钢材产量(t) -9- 化工生产企业(电石生产)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补充数据 数值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 电石分厂 (或车间)1*1,2

1 既有还是新增

2016 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

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2.1,2.2 与2.3 之和 2.1 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 2.1.1 能源作为原料的投入量(t) 如果能源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2 能源中含碳量(%) 如果能源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3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 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4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 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3)计算 2.2.1 消耗电量(MWh) 消耗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 厂2.2.2 排放因子(tCO2/MWh) 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

其中: ?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 0;

?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 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2.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4)计算 2.3.1 消耗热量(GJ) 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 2.3.2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 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 0, ? 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得出 若数据不可得,采用 0.11tCO2/GJ

3 电石产量(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既有设施

4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新增设施

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说明:*1 核算边界:从焦炭等原材料和能源计量进入电石生产界区开始,到电石成品计量入库的电石产品整个生产过程,包括炭材破碎、筛分、烘干、整流、电石炉、 炉气净化车间、余热回收等设施. *2 如果企业电石分厂(或车间)多于

1 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10- 化工生产企业(合成氨生产)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补充数据 数值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 合成氨分厂 ( 或车间)1*1.*2

1 既有还是新增

2016 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 -11-

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2.1 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3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 2.1.1 能源作为原料的投入量(t) 如果能源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2 能源中含碳量(%) 如果能源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3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 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4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 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3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3)计算 2.2.1 消耗电量(MWh) 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 2.2.2 排放因子(tCO2/MWh) 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

其中: ?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 0;

?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 得,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2.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3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4)计算 2.3.1 消耗热量(GJ) 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 2.3.2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 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 0, ? 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 若数据不可得,采用 0.11tCO2/GJ

3 氨产量(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12- 既有设施

4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新增设施

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13- 说明:*1 核算边界: ? 煤制合成氨核算边界包括工艺:备煤(筛分、磨煤(干粉煤、水煤浆) 、制浆(水煤浆) 、煤棒制作(型煤)等) 、气化(原料煤) 、灰水处理、粗合成气变 换、净化(脱碳、脱硫) 、压缩、合成、分离,不包括空分Q置,也不包括燃煤锅炉. ? 天然气制合成氨边界包括工艺: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 、压缩、合成、分离;

不包括空分Q置,也不包括燃煤锅炉. *2 如果企业合成氨分厂(或车间)多于

1 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3 合成氨联产甲醇的企业,氨与甲醇单位产品消耗原料的比,按1:1.06 分摊共用的原料;

消耗电量按 1:0.8 分摊;

消耗热量按 1:1.06 分摊. -14- 化工生产企业(甲醇生产) 年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补充数据表 补充数据 数值 计算方法或填写要求 甲醇分厂(或车 间)1*1,*2

1 既有还是新增

2016 年1月1日之前投产为既有,之后为新增 -15-

2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2.1 能源作为原材料产生的排放量(tCO2)*3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8)计算 2.1.1能源作为原料的投入量(t) 如果能源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2 能源中含碳量(%)*2 如果能源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3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的产量(t) 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1.4 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含碳量(%) 如果碳产品和其他含碳输出物多于

1 种,应在数值栏中分种类说明 2.2 消耗电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3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3)计算 2.2.1消耗电量(MWh) 电量包括从电网供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余热发电、自备电厂 2.2.2排放因子(tCO2/MWh) 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

其中: ? 电网排放因子选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 可再生能源、余热发电排放因子为 0;

? 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电量计算得出,如数据不可获得, 可采用区域电网平均排放因子 2.3 消耗热力对应的排放量(tCO2)*3 按核算与报告指南公式(14)计算 2.3.1消耗热量(GJ) 热量包括余热回收、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 2.3.2热力供应排放因子(tCO2/GJ) 热力供应排放因子根据来源采用加权平均,其中: ? 余热回收排放因子为 0, ? 蒸汽锅炉或自备电厂排放因子用排放量/供热量计算 若数据不可得,采用 0.11tCO2/GJ

3 甲醇产量(t) 优先选用企业计量数据,如生产日志或月度、年度统计报表;

其次选用报送统计局数据 -16- 既有设施

4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新增设施

5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 -17- 说明:*1 核算边界 ? 煤制甲醇核算边界包括工艺:备煤(筛分、磨煤(干粉煤、水煤浆) 、制浆(水煤浆) 、煤棒制作(型煤)等) 、气化(原料煤) 、灰水处理、粗合成气变换、 净化(脱碳、脱硫) 、压缩、合成、粗甲醇精馏,不包括空分Q置,不包括燃煤锅炉. ? 天然气制甲醇核算边界包括工艺:一段转化炉、二段转化炉、粗合成气变换、净化(脱碳、脱硫) 、压缩、合成、粗甲醇精馏;

不包括空分Q置和燃煤锅炉. *2 如果企业甲醇分厂(或车间)多于

1 个,请自行添加表格. *3 合成氨联产甲醇的企业,氨与甲醇单位产品消耗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