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2013-10-25
2017 年2月24 日 星期五 Tel: (010)

62580723 作品 LITERATURE 主编: 李芸 编辑: 王剑 校对: 何工劳 E-mail押zhoumoban@stimes.

cn

7 武夷山, 群峰相连, 峡谷 纵横,九曲溪萦回其间, 得 天独厚的土壤资源,尤其适 合茶树生长, 如陆羽 《茶经》 所言 上者生烂石,中者生 砾壤, 下者生黄土 .武夷岩 茶的发展离不开天地的滋润, 乾坤变化, 时光流转间, 武夷岩茶愈发独特和丰富. 武夷茶发于商周,始于 唐,兴于宋元,衰于明而盛 于清,历史久远.历经宋元 明清四朝的制茶技术不断革新深化,除千余年的单一 绿茶外,还创制了驰名世界 的小种红茶和武夷岩茶. 早在商周时,武夷茶就 随当时 濮闽族 的君长, 会 盟伐纣时进献给周武王了. 秦汉时有简单加工,鲜叶捣 成饼状茶团或蒸叶捣碎制成团茶. 唐代之初, 多为饼茶. 蒸 青团茶已成主要茶类,也有 晒干的叶茶 (白茶) .饮用 时, 加调味烹煮汤饮. 晚甘 侯 是武夷茶别名最早的文 字记载. 宋代, 饮茶风气盛行, 各 地产茶不下百种,仅贡茶就 几十种.此时的武夷茶是北 苑贡茶的主要货源, 运往建州进贡.随着茶品 日益丰富与品茶的日益讲究, 出现了 斗茶 , 建人谓之 茗战 , 传统的烹饮习惯正是由宋代 开始, 至明出现巨大变化. 元代的统治者嗜茶成性,且颇有品茶功 夫, 武夷茶便成了首选, 于是在元代武夷茶正 式成为贡茶.元大德六年 (1302 年) , 朝廷为了 监制贡茶, 特地在武夷山的四曲溪畔设置 御 茶园 , 长达

255 年, 团茶始汰, 散茶发展. 明洪武二十四年 (1391 年) 皇帝朱元璋诏 令产茶地, 禁止蒸青团茶, 改制芽茶入贡.废团 兴散, 除蒸青散茶以外, 出现了炒青绿茶以及 红茶(正山小种)、 黄茶、 黑茶, 直接晒干的白茶 也同时存在.可以说, 明代已出现了五大茶类, 包括武夷正山小种红茶.明代后, 烹茶方法由 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为主发展.清正、 袭人的茶香, 甘洌、 酽醇的茶叶以及清澈、 明亮 的茶汤, 凸显茶之天然香味品性. 到了清代, 除五大茶类外, 又出现了青茶 的制作方法, 也就是乌龙茶的创新.采摘后摊 放, 即晒青后摇青;

摇到散发出浓香就炒、 焙、 拣.王草堂 《茶说》 证明在清代初年以前, 已制 成了 半发酵 的武夷岩茶, 半青半红 恰当地 展示出武夷岩茶的 绿叶红镶边 的特色. 《易・ 说卦》 云: 坤也者, 地也. 武夷岩茶, 关键在 岩 , 岩主土, 土者, 地也. 坤 , 意为乾 坤, 天地也.天地之妙, 在于天地的神奇创造力 和赋予万物力量. 尚岩者, 尚坤.执著于武夷岩茶, 执著于一 片叶、 一座山和半部史.武夷山的自然与文化 充满了奥秘, 不如与一位尚 坤 者且事茶多年 的茶人, 共同分享一杯武夷茶的香、 清、 甘、 活, 领略一份静品中的幽香美意, 讲述一段武夷岩 茶的历程. 从唐宋元明清的 土 到 岩 的技艺 衍变, 获得 岩韵 的惊喜. 一座武夷山, 半部茶叶史;

千载儒释道, 万 古山水茶.无数的武夷尚坤者满怀敬意, 对武 夷山水及武夷茶珍品般的追寻, 在东方智慧与 美的历程中,找到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介质, 以 空间换时间, 在静品花侍, 大美不言. 一座武夷山半部茶叶史姻杨化高【武 夷茶发于商周, 始于唐, 兴于宋元, 衰于明而盛于清,历史 久远.】 戏说 霾论 姻林之光 【在京津冀地区重霾的同时, 气 象记录显示现在的风速比过去小了. 北京的大风日数与前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