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2013-10-25

1 5

1 ・ 人类学学报29 卷 根据实地直接观察, 该钙板与下伏的碎屑堆积物之间接触关系清楚, 钙板与棕红色粉砂黏 土的接触面上有明显的多边形钙质胶结黏土相互嵌入, 表明钙板是在下部化石黏土物质堆 积之后形成的, 并且洞穴小环境有过明显的干湿变化. [ 6:257] 值得注意的是, 既然赵建新等所测得的年代为 130ka 的牙化石是 采于大洞, 并非小 洞 [ 13:412] , 但赵建新等在测年时并不知道这个事实, 故我们可将该牙化石看作是用来检查 赵建新等测年准确性的 盲测 样本;

130ka 的检测结果, 说明赵建新等测年准确度是相当高 的, 足可把 伪样本 区分出来.这也大大提高了赵建新等的

62 万年测年结果的可信度. 在小洞曾发现过一枚人类牙齿化石.这枚牙齿化石曾被用作 证据 说明小洞钙板层 是不封闭的 : 据周文莲的研究, 这枚所谓的'

直立人牙齿化石'

实际上是

1 枚智人的牙齿. 因此汪永进等根据钙板年代推测出的化石年代是比较有问题的 [ 3:196] . 关于这枚牙齿化石, 据记述, 是 在小洞东南角化石层下部发现的 [ 14] .原研究者认为 这是一枚右上第三臼齿, 与北京直立人的臼齿相似 [ 14:70] .后经周文莲研究, 认为该牙齿是 上第二臼齿, 形态与现代人的相似 [ 15] .显然, 这两位作者对这枚牙齿标本的鉴定有很大的 出入, 而且, 这些鉴定的依据都还没有涉及到若干重要特征, 采用的是类似于裴文中先生所 嘲讽的 比娃娃 方法而没有作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因此, 仅凭目前的已发表的对这枚牙齿 的研究结果, 还很难使人相信这枚牙齿标本究竟是直立人的或是智人的.现在要把这枚牙 齿化石用作 证据 , 还为时尚早.退而言之, 即使这枚牙齿标本是属于智人的, 也不能用来 否认南京直立人的古老年代, 因为越来越多的化石证据表明, 人类化石的许多所谓 智人特 征 早在直立人生存时代就已经存在, 智人与直立人在年代上并无 阶段 之分 [ 16, 17] . 综上所说, 在有关南京直立人生存年代的目前所知的测年结果中, 距今 58―62 万年这 一测年结果仍是可信的, 目前尚无充足的理由能够否定这一测年结果.对南京直立人的脑 量作形态测年(Morphological dating) 也支持这一测年结果 [ 18] .即使南京直立人生存在距 今35 万年, 据现有的化石证据, 当时的欧洲古人类尚未具有像南京直立人那样高耸级别的 鼻梁(详见文献[ 1] ), 更不用说距今 58―62 万年了.因此, 南京直立人的高耸级别的鼻梁, 不可能是与欧洲古人类杂交的结果.

2 若干形态项目的可靠性和人类的适应性 有一些形态项目被用来说明南京直立人的高耸鼻梁成因与气候并无关系.这些形态项 目包括眶下孔的大小、 头骨中矢面轮廓以及某些化石人类的鼻梁外突情况等( 详见文献 [ 3] 、 [ 19] ).这些形态项目的真实情况, 或者说, 这些证据的可靠性, 确实值得认真考虑和 分析, 这至少对深入了解人类形态与环境的关系大有裨益. 面颅上的眶下孔, 是眶下动脉、 眶下静脉和眶下神经的通道口.这种动脉、 静脉和神经 分布于颜面眼眶下方的肌肉和皮肤.40 多年前, Coon 提到: 尼人的眶下孔很大, 意味着有 较多的血流通过, 可能反映对寒冷气候的适应.对此, 学术界反应平平.近来, Coon 的这种 看法被应用到南京直立人头骨上:南京直立人的眶下孔并不大, 因而不支持 高鼻梁是对寒 冷气候的适应 的论点(详见文献[ 3] ).但是, 如果大的眶下孔确实意味着有多的血流通过 的话, 则这种较多的血流不一定是对寒冷气候的适应, 而是可以看作是对尼人前部齿工具功 能发挥的适应(关于尼人的前部齿工具功能说, 可参阅文献[ 20] 、 [ 21] ).也有人认为, 动物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