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2013-10-21

1982 年6月22 日我 到 乌鲁木齐 开会, 有意在吐 鲁番停留

24 小时 (是 日最高气温 43.6℃) 体验高温时, 吐鲁番气象局同 行告诉我, 盛夏季节这里 40℃算凉快! 一开始我 还不理解, 但后来很快明白他的意思是, 这里盛夏 天天最高气温都在 40℃以上,因此出现最高气温 40℃的日子, 当然是算凉快的了.吐鲁番夏季, 不 仅高温日数多, 而且极端最高气温数值也高, 在全 国都是遥遥领先的.2009 年8月3日艾丁湖底 (干涸) 临时气象站曾观测到全国最高气温的新纪录: 49.7℃! 这里夏季高温的原因, 主要是气候干旱.天上 无云使阳光热量几乎全部到达地面,地面无水蒸 发又使热量几乎全部用来加热地面和大气.吐鲁 番气象台曾多次发生地表温度超过最高刻度(75℃) , 并几次发生地表高温表炸裂的情况.而当 温度达到 80℃以上时蛋白质会开始凝固,因此他 们曾成功实践过 埋沙熟蛋 的故事.清代肖雄 《边 疆杂述诗》 中还记载过 墙上 烙饼 的 经过: 试将 面饼贴之砖壁, 少顷烙熟, 烈日可畏. 有趣的是,我认为吐鲁番盆地还不是我国 夏 季最热的地方.君不闻我国江南有 三大火炉 : 南京、 武汉和重庆? 它们最高气温 35℃以上的高温日 数年平均多达 20~30 天 (江南最多的地方甚至

40 天左右) .在这种高温日子里, 人们汗流浃背, 热得 吃不下饭, 睡不好觉, 早上起床后席子上常留下个 人影 .许多人过个夏天都会瘦掉好几斤肉, 俗称 疰夏 . 据武汉气象台过去统计,当35℃以上高温持 续3天以上,就会有大量中暑出现,个别甚至死 亡.可是我却从没有听说过吐鲁番有中暑、 甚至热 死人的报道, 更无 疰夏 一说.夏季中我在吐鲁番 盆地、 艾丁湖底 (干涸) 科考、 出差多日, 最高气 温44℃左右, 却也并不感到十分难受.虽然最热时皮 肤甚至会有因细微开裂而产生的轻微疼痛.依我 说, 夏天我愿意待在 40℃的干热吐鲁番, 而不愿待 在35℃的闷热江南, 虽然我还是江南苏州地区人. 为什么江南夏季人不耐热? 因为, 人体不是个温度计, 人体热感觉不仅决 定于气温, 还受空气相对湿度、 风速等多种因素的 重大影响. 江南地面多水多植被,水分蒸发使空气相对 湿度平均高约 80%以上,而高湿反过来会抑制水 分蒸发.可是夏季中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又 只能靠汗水蒸 发来散发(每 蒸发1克水可耗热2500 焦耳的大量热量) , 因为高温时气温已经高过 皮肤温度 (约32℃) . 江南夏季高湿时人的那种难受感觉,唐代韩愈 说得最为典型: 自从五月 (农历) 困暑湿, 如坐深甑 遭蒸炊. ( 《郑群赠簟》 ) 甑是古代蒸笼中的炊具, 下 有孔可进蒸汽. 宋代杨万里 《暑热, 登多稼亭五首》 中 也有 不是城中是甑中 之句.他们把人在这种闷热 空气中比作在蒸笼之中被蒸!所以高湿天气中人之 所以不耐受高温, 主要是汗水起不到散热的作用, 再 多也白流. 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使体温不断升高, 如 不能及时散发, 遂致中暑、 昏厥发生. 实际上, 干旱时不仅体表皮肤出汗 (但有趣的 是, 常常 出汗而不见 汗, 因 为空气太干 燥, 汗 珠还 没有出毛孔就蒸发了.但有时仍可在皮肤表面发 现细盐末) , 而且湿润的人肺 (表面积也很大) 也同 时在身体内部接触干旱空气,蒸发水分而大量散 发体热.人体内外两部强大降温设备共同保证了 空气干燥时人能耐受更高温度.这是人们过去所 不注意的. 实际上,华北平原及其附近低海拔地区每年 都会有干 热和闷热 这两种天气 先后出现的 情况, 分界大体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