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ok2015 2013-10-19

8 月2日23 时30 分, 黄骅市 公安局民警正在荣乌高速安检站 执勤时, 一名司机突然摇下车窗 喊道: "救命啊, 车上有人快不行 了. " 民警赶紧询问情况, "这附近 哪有医院, 他好像中毒了, 我们是 外地的. " 车上司机急得语无伦 次.旁边副驾驶座上, 一名

30 来 岁的男子脸色苍白, 表情痛苦, 手 捂着肚子已经神志不清. 执勤民警立即拨打

120 急救 电话, 并按照医生的嘱咐, 将车上 病人转移到值班室平躺下来.为 减轻病人痛苦, 民警还对他进行 了热敷治疗.在民警积极的护理 下, 病人逐渐恢复了意识.伴随 着120 的鸣笛声, 病人被安全转 往医院进行救治. 经了解, 这名男子和另一名 司机当天拉着一车海鲜从江苏连 云港前往北京, 由于赶时间顾不 上吃饭, 男子在车上吃了几根烤 肠.随后, 他逐渐感觉身体不适 还出现呕吐等症状.坚持到荣乌 高速安检站, 男子终于支撑不住 了. "看到安检站口执勤的民警 时, 我想我的同伴终于得救了. " 同行司机感激地说. 医生初步诊断该男子疑似食 物中毒, 幸好就诊及时, 已无生命 危险. 自制笔记目录

80 80岁靳传义仍坚持出诊 岁靳传义仍坚持出诊. . 警事 ・ 救助 保定80 岁老院长53 年医学笔记走红自制笔记目录字迹清晰一丝不苟本报记者 李连成 文/图 8月7日, 将老院长的笔记照片制作成微刊发布后, 殷春英收获了翻 倍的阅读量.随后, 她兴奋地在朋友圈炫耀 "点击量突破新高! " 偶然的机会, 保定市第一医院的殷春英看到了老院长的医学笔记, 工整清晰的笔记让她眼前一亮, 老一辈治医治学的认真态度跃然纸上, 不断学习的劲头, 让她既感动又崇敬. 笔记的主人公名叫靳传义, 今年整80岁, 曾任该院副院长.自1964 年从医那天起, 他就通过记笔记的方式不断学习、 积累知识, 如今已经记 了3大本.老院长现在仍坚持每天上午出诊, 看到新知识仍会随时记笔 记, 就为了多看一个病人, 免除他们的病痛.他说, 要将自己的经验和技 术都献给患者和医院. 8月10日上午, 在记者采访靳传义时发现, 他的患者都是老熟人, 有 的就是专程到科室来 "串门" 看望他. "我们都是靳院长的老朋友, 他对患 者忒好, 我们都信任他. " 68岁的宋先生说. 满头银发, 梳理的有版有型, 声 音洪亮, 笑声朗朗.如果不是亲口 说出, 很难将眼前这位老人与

80 岁 的年纪画上等号. 靳传义自1964年从天津医科大 学毕业后就分配到了保定, 退休后 一天没休息, 又被返聘, 到现在已经 从医53年. 弯身拉开左手边的抽屉, 随手 拎出两本黑皮厚本笔记. "我自毕业 从医那天起就开始记笔记, 一直记 到现在, 有3大本了. " 靳传义说. 他给这些笔记起名为 "医学拾 零" , 写在每本的第一页上.笔记虽 有"53 岁" , 但每本都保存完好.而 且每本笔记都自制目录, 标题和页 码对应, 靳院长用直尺比着用一道 道画成笔直的红线连接起来.每一 页上的字迹都清晰工整, 每一页都 有红色笔记的旁注. 靳传义说, 有用的东西, 不管书 上的还是报纸上的, 有理有据的都 记下来, 这样才能够不断学习.从 杂志或报纸上看到类似题目, 如果 原来笔记上没有, 就用红笔补充上, 这样知识才能不断增加.关键时看 病能用得上. 殷春英将老院长的笔记照片 发到网上后, 许多医疗系统同行用 手机互相传看笔记照片.大家都 被老院长严谨认真和不断学习的 精神所触动, 不管时代如何变化, 这种 "工匠" 精神永远都值得敬佩 和学习. 尽管已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