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3-10-10

2015 年底全国浅层地热能供暖 (制冷) 面积达到 3.92 亿平方米,全国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积达到 1.02 亿平方米. 地热能年利用量约

2000 万吨标准煤. 在地热发电方面, 高温干蒸汽发电技术最成熟, 成本最 低, 高温湿蒸汽次之, 中低温地热发电的技术成熟度和经济 性有待提高. 因我国地热资源特征及其它热源发电需求, 近 年来全流发电在我国取得快速发展, 干热岩发电系统还处于 研发阶段.20 世纪

70 年代初在广东丰顺、河北怀来、江西 宜春等地建设了中低温地热发电站.1977 年,我国在西藏 羊八井建设了

24 兆瓦中高温地热发电站.2014 年底,我国 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为 27.28 兆瓦,排名世界第

18 位. 表2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截至

2015 年底) 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 面积(104 m2 ) 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 积(104 m2 ) 发电装机容量 (MW) 北京

4000 500 天津

1000 2100 河北

2800 2600 0.4 山西

500 200 内蒙古

500 100

2 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 面积(104 m2 ) 水热型地热能供暖面 积(104 m2 ) 发电装机容量 (MW) 山东

3000 1000 河南

2900 600 陕西

1000 1500 甘肃

400 0 宁夏

250 0 青海

0 50 新疆

300 100 四川

1000 0 重庆

700 0 湖北

1200 0 湖南

200 0 江西

600 0 安徽

1800 50 江苏

2500 50 上海

1000 0 浙江

2200 0 辽宁

7000 200 吉林

200 500 黑龙江

300 650 广东

500 0 0.3 福建

100 0 海南

100 0 云南

150 0 贵州

800 10 广西

2200 0 西藏

0 0 26.58 全国

39200 10210 27.28

(二)发展形势 在 十三五 时期,随着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 提高, 以及南方供暖需求的增长, 集中供暖将会有很大的增 长空间.同时,各省(区、市)面临着压减燃煤消费、大气 污染防治、 提高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等方面的要求, 给地热 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但是目前地热能发展仍存在 诸多制约,主要包括资源勘查程度低,管理体制不完善,缺3乏统一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等方面.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 精神, 全面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 以调整能源结构、 防治大气污染、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推进新型城镇化为导向, 依靠科技进步, 创新地热能开发利用模式, 积极培育地热能 市场,按照技术先进、环境友好、经济可行的总体要求,全 面促进地热能有效利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清洁高效、持续可靠.加强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 加强全过程管理,建立资源勘查与评价、项目开发与评估、 环境监测与管理体系. 严格地热能利用环境监管, 保证取热 不取水、 不污染水资源, 有效保障地热能的清洁开发和永续 利用. 坚持政策驱动、市场推动.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区块整 体高效可持续开发, 实现合作共赢.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 的基础性作用, 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地热能开发, 营造公 平的市场环境. 坚持因地制宜、 有序发展. 根据地热资源特点和当地用 能需要, 因地制宜开展浅层地热能、 水热型地热能的开发利 用, 开展干热岩开发利用试验. 结合各地区地热资源特性及

4 各类地热能利用技术特点, 有序开展地热能发电、 供暖以及 多种形式的综合利用.

(三)发展目标 在 十三五 时期,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