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qwzrs 2013-08-23

60 名同学中,担任炼油厂、机 械厂的正副厂长和总工程师的不少于

15 位.如兰州炼油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周明 义,兰州石化设备厂总工程师郭琳,成都 石油部总机厂厂长王春沛,广州石化总厂 副厂长黄承钧,湛江炼油厂副厂长兼总工 程师罗汉宏,金陵石化副总兼研究所所长 朱尚俭,北京市机电工业局副局长兼总工 程师刘季方,内蒙古石化科研院总工程师 丁昕,鞍山炼油厂总工程师刘泰茂,茂名 石化研究所所长罗荣陶,独山子炼油研究 所所长王继谔,锦州石化总厂副厂长刘忠 和,河北省化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谢金 春,抚顺石化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辛亮明, 上海30万吨乙烯工程副总工艺师陈碧云, 石家庄炼油厂总工程师史瑞生等.史瑞生 在80 年代主持研发的渣油催化裂化技术 在全国炼油厂普遍推广,经济效益显著, 获1987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总后 油料部工作的张凤廷同学,为解决我国三 北地区车辆低温启动难的问题,几上青藏 高原,纵横万里跟车试验,研制出我国第 一代车用稠化机油, 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在高教和科学院系统,张嗣伟是中国 石油大学(北京)的校长.中科院大连化 物所的徐元植,在1958 年就开始研究电 子顺磁共振波谱学, 有科学出版社的专著, 现在浙江大学化学系任教,是系学术委员 会主任. 在大连化物所的另一位同学郭础, 是时间分辨光谱学领域的领先人物,现在 中科院化学所. 同学们做完实验后走出化学馆

39 我们有一位同学担任过省部级领导职 务,她就是陈大白同学,曾任中共北京市 委教工委书记、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 委员,获中央组织部颁发的 全国优秀党 务工作者 称号.王继谔同学

1958 年研 究生毕业后留校,1959 年底自愿支边到 独山子炼油厂工作.在新疆从事石油加工 科研工作

30 多年,开发出了

30 多种成为 国内名优产品的油料.其中

12 种达到国 际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上世纪

60 年 代末,他承担了研制耐低温军用油料的重 任,组织同事们在克拉玛依油田的土壤中 寻找吃蜡的细菌,解决了重质油微生物脱 蜡的难题,经过新疆可可托海气温 -49℃ 的多次现场试验,试制出了可在高寒条件 使用的军用柴油.1995 年10 月,王继谔 不幸病逝,新疆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追 授他为 自治区民族团结模范 称号,追 认为革命烈士.1966 年,王者兴同学在 大庆加氢裂化试运行期间,因为事故不幸 以身殉职,让我们永远记住他. 何国钟同学毕业后到中科院大连化物 所工作,50 年代末研制出了我国首台固 体粒子密相输送小型流态化的双反应器, 进行了石油重残油流态化焦化技术的研 究,为我国

60 年代初各大炼厂在流态化 催化裂化技术的腾飞上提供了理论和实验 支撑.60 年代中,他在我国著名化学物 理学家张存浩院士带领下,开展了固体和 固液火箭推进剂燃烧理论等研究,完成了 多项技术创新.70 年代以后又开展强化 学激光研究,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千瓦级连 续波燃烧驱动氟化氢化学激光器.曾任分 子反应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主任, 取得了我国第一批分子束实验研究成果. 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 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1991 年当选为中 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汪燮卿同学毕业后于

1961 年在原民 主德国麦塞堡化工学院毕业, 获博士学位. 回国后在石油化工研究院从事重油多产气 体烯烃方面的研究,开发了适应我国特点 的用重质原料生产轻质烯烃和高质量汽油 的重油催化裂解(DCC)和催化裂化多产 百年校庆时,同学们在母校团聚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