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紫甘兰 2013-07-16

113 人, 成 为牵动产业转型升级、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一是以开放包容的环境引人才.大力营造开放 包容、 爱才惜才的人才环境, 建立博士后工作站、 重点 实验室、 人才创业园等, 吸引人才创新创业.对一些 急需攻关的技术难题, 聘请 假日型 候鸟型 契约 型 专家实施项目, 实现柔性引才.河南龙丰实业公 司博士后工作站, 引聘

3 名博士后、

2 名 契约型 专家, 在食用菌研发及重大技术难题和科技攻关计划项 目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成为全国食用菌产业 研发能力最强企业之一. 二是以更加合理的待遇引人才.以其价值相称, 与其需求相符的合适待遇招揽人才.通过薪酬制度、 技术入股、 成果转让、 专利授权、 期权激励等方式, 确定 人才价值及所作贡献相符的经济待遇.目前引进的各 类人才均已不同程度地分享到清丰的人才政策红利. 三是以更加人性化的服务引人才.注重情感引 才、 留人, 将人性化服务做到人才心坎里, 让人才感到 舒心舒适.在住房保障、 医疗保险、 家属就业、 子女就 学等方面为他们提供全方位服务, 解决后顾之忧, 让 各类人才凝心聚力为清丰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展示 聪明才智、 贡献智慧力量. (李自军 刘建峰) 清丰集聚区: 不拘一格引人才 张增峰 李伟 一排排光伏电板鳞次栉比, 汇成蓝色的海 洋, 肆意地汲取着阳光;

蓝色 海面 之下, 一行 行彩薯秧随风摇曳, 孕育着丰收的希望……民 权县白云寺柏木岗村, 一片片蓝色与绿色相映 成趣, 光伏与农业有机结合的美丽景象. 光伏发电真是个好项目!县里用涉农 整合资金为我们建起了扶贫电站, 俺们这些 贫困户不用出一分钱, 跟着拿分红, 这就好比 是政府买来老母鸡, 俺们跟着拾鸡蛋…… 正 在光伏电板下面紫薯地里除草的老付, 说起 光伏发电给他生活带来的变化赞不绝口. 老付名叫付秀红, 今年已有

68 岁, 老伴 患有头疼病, 犯起病来床都下不来, 更别提 操持家务忙活农活了, 这几年给老伴看病再 加上给三个孩子盖房结婚, 老付本来不厚的 家底很快就掏空了, 还欠下了一屁股债, 日 子过得别提有多紧巴了. 村委了解到老付家的困难后, 把他安排 到光伏电站做管理员, 一个月工资能拿到七 八百元, 又鼓励他承包了光伏电板下的七亩 多紫薯, 管理着电站还不耽误干活, 光是这 两项每年增收就有

2 万多元. 自电站

1 月份投入使用后, 月平均发电

3 万多度, 收益

3 万多元, 收入年底分红, 大大 增加了村集体收入! 村支部书记付新智算了 扶贫账 , 除去日常维护成本, 光伏发电站可 以增加村集体收入

30 多万元;

该村利用发电 站的收益资金, 设立了电站管理员、 街道保洁 员等

10 多个公益性岗位, 并且充分利用光伏 面板下方的闲置土地, 发展特色农业种植, 让 贫困户参与紫薯的种植、 管理, 还可以获取额 外收入, 达到节约土地成本, 实现双重盈利, 确保贫困户稳定增收、 早日脱贫. 柏木岗村的做法正是民权县光伏发电 助力脱贫的一个缩影.该县采取因地制宜 方式推进光伏扶贫, 政府大力推动实施, 并 结合农业、 养殖业开展多种 光伏+ 应用, 不断健全光伏扶贫项目管理机制, 在光伏扶 贫收益分配方面, 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 的做法: 把村级光伏发电收益资金切块成运 转维护、 村集体经济、 贫困户收益三块资金, 贫困户收益资金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的形 式统筹发放, 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该项目 不仅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现状. 光伏发电绿色环保,能稳步增收助脱贫, 壮大村集体经济, 光伏电站下的绿色效 益也着实让不少村的贫困户尝到了甜头. 今年我们这里试种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