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3-06-26

三、 纬

四、 纬五诸路, 最为 繁富. 这里, 作者所说的 东 西为经, 南北为纬 反映的就 是公众看法, 因为商埠初期 东西向道路长,南北向道路 短,配合长者为经、短者为 纬的认识,就有了道路经纬 之别.但书中说具体道路名 称的时候,绝大多数还是用 的 马路 ,该书附图标明 的也是 马路 ,这时的民 间俗称与法定地名间已经出 现了不同. 经路 正式被确定为 法定地名,时间在1922年至 1924年之间.在一份1922年 历城县呈报外交部的文件 中,写有 三大马路 四 大马路 的地名,这是已发 现的 马路 作为法定地名 的最晚实例.1926年出版的 《续修历城县志》中有一幅 商埠地图,是比照商埠总局 绘制的地图翻印的,该图明 确标注了 经一路 经二路 等地名. 该书编纂完成时间 不晚于1924年, 这是济南最 早标注 经路 的地图. 此后 出版的地图, 虽有标注为 马路 的情况, 但不过是沿袭旧 称而已. 从最初商埠总局订立 主路辅路之别 , 到被公众 解读为 长短经纬 , 又到演 化为 纺织经纬说 , 法定地 名从 马路 纬路 , 逐渐转 变为 经路 纬路 . 不过, 厘清这一演变过程, 也仍改 变不了老济南人称呼 几大 马路 的习惯,地名无不 是约定俗成而来的. 走街串巷卖铺床草 张机 济南经纬路名是如何出现的耿仝钩沉早年间,济南的冬天很美也很 冷.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一文, 现在仍镌刻在趵突泉的石墙上,给人 留下美妙的回忆.每当路过此处,我 总是默默诵读,忆起童年时代的 立冬 ,耳边仿佛听到了那些走街串巷 吆喝卖 铺床草 的叫喊声,眼前仿 佛又出现了当年家庭主妇们忙着买山 草、晒山草,家家户户储备山草,用 来铺床御寒的情景. 那时候,济南人大都住四合院, 屋内地面也是土坷垃地,条件好的是 青砖铺地.地面潮湿,冬天北风一吹 冰天雪地,平房的屋檐下挂满长长的 冰凌子,再加上带花格棂子的门窗透 风撒气,人在屋里穿着厚棉袄也冻得 直哆嗦.早先连蜂窝煤还没有的时 候,家里过冬用的是俗称的 花盆 炉 . 花盆炉 由厚重的生铁铸 造,传热慢不说,夜里没法封炉(夜里 火不灭),必须天天早晨起来劈 火头 ( 济南话,点火炉的木柴) 点炉 子.那年头日子过得挺紧巴,木柴价 格昂贵,于是在秋风落叶的季节,家 家户户就开始忙活着捡树枝,扫树 叶,晒树枝备作引火的燃料.清晨常 见大杂院里,各家各户开门第一件大 事就是点火生炉子,漫天烟雾缭绕, 冉冉升空. 那时睡的大都是木板床,家境好 的有的睡棕床,也就是四周围木框, 中间用棕绳穿成菱形的花格子.可是 济南的寒冬季节,温度时常到零下十 几度,只靠一床薄薄的褥子,的确难 以御寒,于是家家户户要买山草,用 它来铺床取暖. 每逢初冬时节,常见挑着山草走 街串巷的近郊山民,他们肩挑一根细 细的扁担,两头各挑一大捆高过头的 毛茸茸山草,一米多高的山草,前头 带着白色绒毛,细长的枝干排得整整 齐齐很蓬松,一看就给人暖融融的感 觉.他们不辞辛劳地穿行在老街巷 里,随着阵阵 卖铺床草来 的吆喝 声,居住在深宅大院里的家庭主妇们 纷纷走出家门观望.细心妇道人家买 草时,先看成色,挑那些秆细绒多的 山草,再闻闻山草是否清香,还把手 插到里面看看有无夹杂碎草,或者干 脆把成捆的山草拆开看个仔细.当时1 至2分钱一斤,讲好价钱,过好秤,卖 草人担起担子送进院里…… 小时候,每当听到街上有吆喝卖 山草的,我就跟在母亲身后跑到街上 看热闹,左邻右舍的婶子大娘都蜂拥 而出,讨价还价买山草.买回家后, 赶快把山草摊开晒在屋檐下,晒干晾 透,有时候要晒它一两天才行,说是 怕上面带虫.这时候,趁大人不在, 我们这些半大小子就把干草摊开,躺 在上面翻跟头、练摔跤,热闹一番. 冷不丁听得大人一声吼,吓得赶紧爬 起来,头发粘上绒毛,蓬头垢面变成 了大花脸. 记得从我上初中时起,父母为了 让我安心读书,就让我独居一间小 屋.每逢立冬来临,父母就把晒好的 山草,平摊在我睡觉的木板床上,草 上边再垫上棉褥子.这样一来,铺了 山草的床变得又高又厚,睡上去既蓬 松又软乎,还能闻到一股山草的清香 味,睡在上面暖融融的,再也不感觉 冷了. 时下又到当年铺山草的季节,旧 时过冬御寒的民俗、卖山草的清脆吆 喝声、肩挑山草走街串巷叫卖的情 景,又出现在暮年的我的梦里,温馨 而清晰. 【泉城忆旧】 标注 二马路 的明信片. 标注 大马路 的明信片. 《续修历城县志》附图是 最早出现 经路 的地图. 甭管认不认识, 打招呼 时叫声 老师 , 已然是在济 南生活的标配. 不愧是孔 子的老乡啊, 打招呼都这么 客气 , 初次见到这场景, 许多外地朋友忍不住感慨. 老师 作为在济南逢人必 喊的称谓, 流行不过三十多 年. 起初, 老师 这词门槛 很高, 指年老资深的学者. 《 史记》有 田骈之属皆已死, 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 师 , 可见司马迁时的老师 搁在现在, 最起码相当于大 师. 后来, 词义进一步扩大, 教学生知识的教师都是老 师, 这就是韩愈 《师说》 中说 的 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 惑也 . 不过, 古时 老师 多用 在文言书面语中,生活中 罕用.明清以降,无论是 高等学府还是民间私塾, 多称教师为 先生 师长 师父 . 直至19世纪末,中 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 等推行新学,在 《学生操行 规范》 里明确 老师 是教师 的唯一称谓, 老师 才常用 些.真正词义泛化,走进 百姓生活则是改革开放以 后了. 事实上,20 世纪上半叶, 济南街头打招呼用词五 花八门, 其中, 师傅 算是 居热词排行榜榜首了. 师傅, 跟您打听一下, 二大马 路怎么走? 师傅, 南门离 这儿还有多远? 师傅 指 有经验的人,听着热情贴 切,适合陌生人套近乎, 但主要适合称呼中年男子.因此,还需要和 大娘 大爷 老哥 哥儿们 等混用. 新中国成立后, 除了上 述老词, 同志 也在城里流 行起来. 计划经济时期物资 国营,济南人打瓶酱油喊 同志 ,买斤点心喊 同志 , 公交车售票员和乘客 也互称 同志 . 改革开放后, 市场经济 来了,全称 同志 就不妥了. 恰逢经历 文革 后整个 社会对知识、 教育的空前尊 重, 老师 一词很快从教育 界推广开来. 老师 与 师 傅 意思相近, 但更有普适 性, 再加上济南自古有尊师 重教之风, 因此很快在普通 民众间流行开. 比 喂 礼貌, 比 同志 小姐 好听, 比 师傅 尊重, 比 先生 和 女士 随和…… 老师 的走红并非 偶然,而是经过了一番激 烈的竞争. 老师 这词的好 处在于: 听的这方无论您是 男女老少, 从事何等职业, 被叫声 老师 心里透着舒 坦,被抬高的满足感油然 而生;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