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2013-05-10

550 万元, 在全县

25 个乡镇为

6600 余户贫困户每户种植

100 株毛叶 山桐子, 待3―5年项目投产后, 每年可 为每户贫困户带来约4000元的收入, 使 贫困户有了长期稳定的收入来源. 同时, 立足贫困村、 贫困人口, 新建集中连 片基地 1.73 万亩、 巩固

2017 年基地 1.2 万亩, 为大规模国土绿化, 乡村增绿、 农 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着力提升发展核桃产业. 核桃是平 武传统优势产业, 平武曾是全国 核桃 十强县 之一, 种植有约20万亩核桃. 但 当前存在品种退化、 技术缺乏、 扶持力 度不够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 平武与 衢江规划建设了涪江沿岸核桃产业示 范基地, 品种改良核桃300余亩, 统防统 治、 规范管理10000余亩, 并试点核桃林 下中药材种植, 规划建设核桃交易市 场, 带动核桃种植户2800余户, 贫困户 225户近600人. 通过项目实施, 项目区 核桃产量较2017年提高约30%. 全力推动发展林下经济. 依托平武 森林资源优势, 投资700余万元, 新建中 药材、 茶叶、 食用菌等扶贫基地16个, 大 力发展 林菌 林禽 林药 等林下种植 和养殖业, 变单一创收为多点增收. 成功 探索 平武中蜂+ 生态立体循环脱贫套 餐产业, 利用林下空地大力发展中蜂养 殖, 投资400万元, 在全县40个贫困村建 成 平武中蜂+ 扶贫产业示范园, 实现 了全县73个贫困村 平武中蜂+ 扶贫产 业示范园全覆盖, 入园中蜂达

4500 余箱, 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3000元、 贫困 村集体经济年均增长1万余元. 转化生态资源 大力开发生态产品 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坚持绿水青山 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全力推动林旅融合 发展, 走以林促旅、 以旅兴林的发展道 路.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和气候资 源, 投资900万元, 集中建设了一批精品 民宿、 森林人家示范点, 示范发展 森林+ 康养、 乡村旅游产业, 带动全县 一 核四线 乡村旅游发展, 构建了林旅融合 新格局. 同时, 探索创新 景区带村 农 家乐带户 旅游商品增收 旅游产业扶 贫模式, 有效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创新开展生态脱贫. 今年5月, 促成 阿里巴巴与平武联姻, 平武县成为阿里 巴巴生态脱贫模式全国首个试点县, 消 费者可以通过蚂蚁森林在平武关坝村通 过认领森林, 保护生态. 阿里巴巴脱贫基 金会、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联合 推出关坝保护地森林 2.7 万余亩, 被近 1200万网友认管. 构建 生态农产品网 络预售模式 , 今年8月、 9月, 关坝自然 保护地两批次2万斤蜂蜜分别用了45分钟、 1分钟全部售罄, 成为贫困地区特色 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向世界的成功范例. 全力打造生态品牌. 针对平武生态 产业品牌不响等问题, 通过帮助协调参 加展会、 畅通销售渠道等, 创响平武生 态品牌, 助力平武生态产品销售. 通过 多方对接, 帮助平武县争取到免费参展 第二届国际茶叶博览会、 长三角地区农 产品产销对接洽谈会的机会, 并组织生 态有机农特产品赴浙江参加各类展销 活动. 今年以来, 通过衢江区牵线搭桥, 已帮助平武县农业企业在浙江参加各 类展销活动数十次, 销售农产品11532 公斤, 销售额达234万元, 极大促进了两 地多渠道的交流合作, 为平武县的脱贫 攻坚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张宇 通讯员 王兴莉 李杰 四川唯一, 全国仅12城市入选! ―― 绵阳获中国2018年 美丽山水城市 称号 目前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到 11.52 平 方米, 绿色发展指数居全省第1位 四川经济日报讯 (记者 任毅 通讯员 张平述 苏东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