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迷音桑 2013-02-22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主编梁昆 版式王凤龙 海南 刊周随笔 B14 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在 《我的前 半生》 中记述张勋复辟时的场景: 据老 北京人回忆当时北京街上的情形说, 那 天早晨, 警察忽然叫各户悬挂龙旗, 居民 们没办法, 只得用纸糊的旗子来应付;

接着, 几年没看见的清朝袍褂在街上出现 了, 一个一个好像从棺材里面跑出来的人 物.

这时前门外有些铺子的生意也大为 兴隆.一种是成衣铺, 赶制龙旗发卖;

一 种是估衣铺.清朝袍褂成了刚封了官的 遗老们争购的畅销货. 溥仪提到的估衣铺, 乃旧时的旧衣 店.所谓估衣, 指市场上出售的旧衣服或 原料较次、 加工较粗的新衣服. 估 是估计 的意思, 即大致估个价, 可以讨价还价. 古时候物质缺乏, 自己不用的衣物拿 到市场上出售, 有人愿意接手.当铺也愿 意接收这类实物.现在全国各地的典当 行, 大概只接受房产、 汽车、 股票、 金银等 物品做抵押, 如果拿旧衣服进门, 一定会 被打出来.但有需求就有供给.穷人在 夏天把棉衣卖出去换钱应急, 到了秋冬之 际再筹钱购回.估衣店作为二手店, 可以 有效沟通买方卖方, 曾一度盛行. 天津有一条估衣街, 至今仍是非常有 名的文化景点.南京有条估衣廊, 在中 山路东侧, 南起长江路, 北通北门桥.明 清时代是卖衣服的市场.济南、 淮安等 地也都有类似的街巷.郭全宝、 郭启儒 曾经说过一段名为 《卖估衣》 的相声, 比 如提到卖估衣有各种叫卖方式: 乐亭估 衣、 北京估衣、 天津估衣、 山东估衣、 南边 估衣(上海).这些都证明了估衣的普 及.其次, 卖估衣的人叫卖形式很特别, 说唱为主, 卖家主唱, 旁边一个小伙计帮 腔, 一唱一和, 字正腔圆, 信手拈来却又 字斟句酌, 句句说到你的心坎里, 这种集 心理学、 表演学、 经济学于一体的方式,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而文化之形成 非一时之功, 它需要时间的沉淀, 数代人 的打磨, 亦可管窥估衣历史之悠久.还有 估衣的砍价方式, 根据买家图便宜的心 理, 卖家要不断自己往下压价.但怎么压 也有个底线, 卖家不会降到底线以下, 其 性质有点类似今天的赌石.一块石头放 在你面前, 你根据自己的判断出价.买估 衣也是这样, 卖家对这件衣服的品质看走 了眼, 要价低了, 你便捡个大便宜;

如果你 自己看走了眼, 多给了钱, 也算活该.但 绝大多数情况下, 估衣不过是件旧衣服, 要价都不会太高, 再亏也亏不到哪里去. 现存与估衣有关的典故大多生发于 清代.但按一般规律推断, 其实际出现, 应该远远早于这个时期. 《老残游记》 第 八回中讲, 申东造以为老残不接受自己 送的狐裘, 是因与行色不符, 派人到估衣 铺内又选了一身羊皮袍子马褂, 专差送 来. 《满清外史》 中讲, 乾隆每逢新岁在同 乐园中特设买卖街. 凡古玩、 估衣, 以及 酒肆、 茶炉, 无一不备 , 一日乾隆带公主 同游买卖街, 和|陪同.乾隆看见一个卖 估衣的有大红夹衣一领出售, 对公主说, 这件不错, 可以向你公公要钱来买嘛.其 时公主下嫁和|之子丰绅殷德, 和|与乾 隆是亲家.和|赶紧掏出二十八两银子 买下.可见其丰俭由人, 雅俗皆宜, 即使 王公大臣从估衣店买东西也不掉价.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 我所在 的乡村偶尔还会有卖估衣的人出现.那时 渐远风雅 王国华 估衣 候已隐约得知估衣乃通过走私偷运过来 的洋垃圾, 也曾谣传是从死人身上扒下 来的, 但那些衣服比起我们身上穿的还 是要漂亮得多, 干净得多.而且村子里 最有钱最富裕家的孩子也买, 干嘛不买 呢?很多时候, 家长其实都舍不得买, 而 是向城里的亲戚讨要.定居湖北十堰 的三姨经常把一些旧衣服邮寄回乡.收到邮包的日子,每每成为我们的节日.前两年, 表弟开车从河北到湖北去 探望三姨, 三姨依然把旧衣服拿来, 表 弟有点无所适从了.现在家家户户都 过得很好, 自己家的旧衣服都得扔掉, 谁还要别人的旧衣服? 1916年底, 蔡元培在留法同窗汤尔和 家第一次看到了陈独秀主编的 《新青年》 , 便被其深深吸引了.蔡元培与陈独秀原是 老相识, 早年曾共同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此 时蔡刚被任命为北大校长, 正到处物色文 科学长人选.读了陈的文章后, 蔡元培不 禁眼前一亮, 这不就是最恰当的人选吗? 当时陈独秀正与他的安徽同乡、 上海亚 东书店经理汪孟邹在京办事, 蔡元培于是便 来到西河沿陈独秀借寓的中西旅馆拜访, 劝 陈到北大就任文科学长.陈独秀舍不得放 弃刚刚起步的 《新青年》 , 有些犹豫, 蔡先生 就天天来找他聊天.后来蔡元培对陈独秀 说, 你可以将 《新青年》 带到北京来办, 北大 有一大批思想独立的教授, 他们可以帮你写 稿, 也可以提高 《新青年》 的质量和知名度 ――蔡元培的这番话让陈独秀动了心. 与陈独秀同住的汪孟邹在日记中记下 了蔡元培三顾茅庐的情景: 12月26日, 早 9时, 蔡孑民 (蔡元培) 先生来访仲甫 (陈独 秀) , 道貌温言, 令人起敬. 从这天起, 蔡 先生差不多天天要来看仲甫, 有时来得很 早, 我们还没有起来.他招呼茶房, 不要叫 醒, 只要拿凳子给他坐在房门口等候. 蔡 元培是前清进士, 同盟会元老, 曾担任过民 国首任教育总长, 名望和地位远非陈独秀 所比, 他的这番诚意感动陈独秀, 最终答应 出任北大文科学长. 1917年1月11日, 蔡元培正式致函教 育部, 推荐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当 时很多人诟病陈独秀没有学位头衔, 也没 有像样的学术著作, 如何胜任文科学长? 为了能让这个任命顺利通过, 蔡元培特地 为陈独秀虚构了学历和履历, 称陈 东京日 本大学毕业, 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 安 徽高等学校校长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