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施信荣 2013-02-21

1937 年是俄苏文学翻译中的 普希金年 .在《普式庚逝世百周年纪念 集》中除了孟十还的译作,还有王季愚译的《致西伯利亚囚徒》等十首诗、 张西曼译的《酒神祭歌》、秦涤清译的《杜布洛夫斯基》;

在《普式庚创作 集》中包括克夫译的《渔夫与鱼的故事》、《牧师及其工役巴尔达的故事》;

在《中苏文化》杂志《普希金逝世百年纪念号》上,登载有张君川的译诗五 十九首、张西曼的译诗四首、宗群的译诗《囚徒》等.这些均直接译自俄文. 此外, 中国人还亲身感受到普希金祖国人民对他的热爱与景仰.

1937 年2月, 戈宝权前往苏联参加俄国伟大诗人普希金逝世一百周年纪念活动.除在莫斯 科参加各种活动外,还到列宁格勒访问了与普希金有关的地点,并到过诗人 家乡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戈宝权将所到之处的见闻感受写成通讯,寄回国内 发表. 普希金年 的各项活动与成果引发、激励了更多的译者致力于系统 全面地译介包括普希金在内的俄国名家名作. 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以前,出现了大量译自俄文的普希金作品,它 们是:吕荧译的诗体小说《欧根・奥涅金》(1944 年)、余振译的长诗《波 尔塔瓦》(1946 年)、磊然译的小说《村姑小姐》(1947 年)、水夫译的小 说《驿站长》(1947 年)、梁香译的小说《暴风雪》(1947 年)、余振译的 《普式庚诗选》(1948 年)等.1947 年,《普希金文集》与中国读者见面, 该集包括普希金专家戈宝权译的四十首短诗和故事诗 《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牧师和他的工人巴尔达的故事》以及林陵译的剧作《波里斯・戈都诺夫》.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普希金的译作得以再版.1970 年重版了刘辽逸翻译 的《杜布罗夫斯基》和梦海翻译的《普希金童话诗》.大规模地重印五十年 代翻译的普希金作品是在八十年代初.查良铮翻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 继

1954、

1955、

1956、

1957、1958 年之后,于八十年代第六次重印.进入八 十年代,为使普希金的作品在中国得到普及,中国文学界没有满足于已有的 译作质量,特别是

二、三十年代的译作,在译文质量上不尽人意之处很多, 数量更多、文学性更高的新译作开始出现.1983―1984 年,我国出版了几部 普希金作品集:冯春翻译的《普希金小说集》,收入该书的许多作品是重译, 如 《上尉的女儿》 在冯春之前已有四种译本、 戴启篁翻译的 《普希金戏剧集》 , 该书中的七部剧作有五部是首次翻译、汤毓强和陈浣萍新译的《普希金爱情 诗选》、余振重译的《普希金长诗选》、刘湛秋新译的《普希金爱情诗选》 和王智量重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第六次译本). 普希金也许更不会想到,为他圆梦的中国人并不满足于积极翻译他的作 品,一方面不断地向中国读者介绍苏联的普希金研究文献,另一方面努力建 立中国自己的普希金学.

1983 年,我国翻译出版了伊万・诺维科夫的长篇小说《普希金在南方》 和阿格尼娅・库兹涅佐娃的中篇小说《普希金娜传》(中译本书名).同年, 张铁夫和黄弗编译的《普希金论文学》问世,书中除普希金本人的文章外, 还收有同时代人的回忆;

对中国读者来说,普希金这位伟大的俄罗斯作家长 期以来在中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但由中国人自己写出的研究普希金 的著作,却还很少.1983 年出版了易濑泉和王远泽编辑的《普希金创作评论 集》,该书的论文均由中国人撰写.王智量的专著........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