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于世美 2013-02-19

2018 年第

4 期第20 卷(总第

110 期) No. 4,

2018 General No. 110, Vol.20 第4期国时期的中西文化争论,不能不说,这场文化争论陷 入了诸多误区,其中许多当事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

(一)争论鹄的不一致以至于各说各话 在这场持续很长时间的文化大争论中,公说公 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能完全说服对方,一个重 要的原因,是大家对争论的鹄的,即什么是 文化 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和界限. 冯友兰认为,之所 以会发生这样的争论,是因为大家把西方文化和中 国文化都当作一种特殊的文化来看待.他认为把文 化当作一个特殊个体来看待是不科学的,把文化按 照类型划分才有助于厘清这种混乱.因为如果把文 化看作一种特殊的文化,则这种文化好比是一种五 光十色的 全牛 , 于此五光十色中, 我们不能分 出,何者是其主要的性质,何者是其偶然的性质. 如此我们亦不能说, 其中何者是当存, 何者是当 去. [1](P422) 冯友兰认为,中国学术界关于中西文化 的争论都是把文化当作一种特殊文化,主张都说不 通,行不通.民国初年,有学者指出,所谓西洋文化, 实际是指近代化或现代化;

所谓西洋文化优越,并 不是说它是西洋的, 而是因为它是近代的或现代 的.冯友兰认为这种表述比笼统的去比较东西文化 要清楚得多,透彻得多. 他主张应该先把中西文化 按照类型来划分,分清这种类型文化中的主要的性 质与偶然的性质, 然后根据情况加以保存或删减, 这样才能实现文化的转型.

(二) 西方文化自身的矛盾冲突给中国人思想 带来混乱 中国学术界对待西方文化所以主张不同,西方 文化自身的矛盾冲突给中国人思想带来混乱是一 大因素. 张东荪在其著作《思想与社会》一书中指 出,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西方文化在传入中国时,

19 世纪和

20 世纪的西方文化思潮也被一并带入 中国.而19 世纪的西方文化思潮和

20 世纪的西方 文化思潮有很多矛盾冲突之处.所以在西方文化传 入中国时,一方面中西文化有冲突,另一方面西方 文化自身又有冲突,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 而中国 对于突然到来的西方文化还没有准备好,以至于有 些目眩心迷,对西方文化犹如雾里看花,发生文化 的争论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过度羡慕西方而导致的文化自卑 面对西方的强大和中国的积贫积弱,普通民众 的愚昧无知和麻木,使一些学者把当时中国社会现 实的诸多不如意归咎于中国文化头上.他们一方面 对传统文化展开了无情的批判,另一方面又热烈讴 歌西方文明的先进.这些学者以鲁迅、胡适、陈独秀 等人为代表. 鲁迅在他的许多著作中以 哀其不幸,怒其不 争 的态度对中国国民的劣根性和社会弊端进行了 尖锐和无情的批判.他认为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 史, 中国的文化都是侍候主子的文化 [2](P309) , 试 看中国的社会里,吃人,劫掠,残杀,人身买卖,生殖 器崇拜,灵学,一夫多妻,凡有所谓国粹,没有一件 不是蛮人的文化.拖大辫,吸鸦片,也正与土人的奇 形怪状的编发及吃印度麻一样. 至于缠足,更要算 在土人的装饰法中,第一等的新发明了 [2](P210) . 胡 适指出: 我们所独有的宝贝,骈文,律诗,八股,小脚,太监,姨太太,贞洁牌坊,地狱活现的监狱,廷杖,板子夹棍的法庭,五世同居的大家庭……都是 使我们抬不起头来的文物制度. [3](P79) 他还说: 我 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 不但政治制度不如 人,并且道德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 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肯认错了,方才肯死心 塌地的去学人家 [4](P10) . 这些观点代表了当时不少 学者的想法. 在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中 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严厉的指责和批评, 被冯友兰看 作是中国哲学批判, 读他这部书,感觉不到别的,只 感觉到,整个中国文明是完全走错了路 [1](P63) . 在这种 万事不如人 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文 字也有了原罪. 如吴稚晖、胡适、徐志摩、钱玄同等 人对中国的文字也发生了怀疑,认为中国的表意文 字不如西方的表音文字,中国的落后很大原因是中 国文字造成的.例如钱玄同就不止一次地说, 我个 人的意见,以为中国文字不足以记载新事理,欲使 中国人智识长进,头脑清楚,非将汉字根本打消不 可 [5](P42) ,张君劢认为中国的文字苦涩难懂,古书难 解,不利于学术发达. 近代学者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而产生的文化 自卑心理, 主要是由于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