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3-02-11
早班车 ・ 人物|3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编辑: 车晓沐 校检: 林夕梦 视觉编辑: 戚文 他是悟空号总设计师, 也是中国航天事业辉煌60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艾长春: 借助 悟空 的 火眼金睛 , 可看到宇宙的新面貌 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 粒子探测卫星 悟空 发射升空已有两年零

3 个月.

作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工程 ( 悟空 ) 总设计师的艾长春今年已76岁, 他从事航天事业有50余年, 是中国航天事 业辉煌60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再重的担子也要扛下 1960年, 年满18周岁的艾长春刚在郑 州市回民中学读完高中二年级, 就被一所 军事技术学校特招为第一批学员.他起初 被告知要支援西部边疆, 然而却在1961年 被安排到航天机关当参谋.在机关工作没 空读书, 艾长春就报了北京航空学院夜校, 用4年时间学习了电子技术专业的大学课 程.后来, 他所学的这些课程终于发挥了 作用: 从1970 年发射第一颗东方红卫星, 到1975 年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到1980年发射气象卫星, 他基本上都参与过 这些卫星发射的相关工作.说到与 悟空 的结缘, 艾长春说纯属巧合. 2011年, 当中科院邀请在航天领域摸 爬滚打了

40 余年的艾长春出任暗物质粒 子探测卫星工程总师时, 他很忐忑, 因为这 颗卫星带有太多 第一次 : 中科院第一次 主持卫星大工程, 微小卫星工程中心第一 次承担超过1000公斤的卫星研制;

国内第 一次研制以载荷为中心的一体化结构的卫 星.除了这些, 更大的压力在于, 一旦接受 这个任务, 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而像 悟空 这样的科学卫星, 从事的是空间科学研 究, 属基础科学研究范畴, 就是要抢占第一 科学发现, 科学发现只有第一, 没有第二. 也就是说, 如果你没有世界公认的科研成 果产出, 任务就算失败了.经过慎重思考, 艾长春决定扛下这副重担, 再重的担子也 要扛下.虽然压力巨大, 但我有责任担起 这个担子, 它承载着几代航天人的梦想. 从业50年来最棘手的项目 其实在艾长春还没接手暗物质探测卫 星的担子之前, 他的搭档、 彼时担任中科院 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的常进便开始研究如 何 捕获 暗物质. 那是

2005 年, 中美联合在南极进行 了一场空间探测实验.在当时的实验中, 常进所使用的探测器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 象: 有一个能量段, 大家都认为其计数率应 该 下降 , 但结果却显示为 超出 .当时 常进就心想, 这是不是跟暗物质有关?他 有了一个想法: 如果能做一个大型探测器 放到卫星上, 就能确定这些奇怪的东西是 不是暗物质湮灭产生的高能粒子.后来当 担子落在艾长春肩上时, 他感到了任务的 艰巨性.他毫不讳言, 这是他从事航天事 业50年来最棘手的项目. 在担任总工程师的头一年, 艾长春几 乎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他把所有载荷研制 单位走了一遍.中科院上海微小卫星中心 之前没有做过超一吨重的卫星, 艾长春就 培养队伍, 邀请担任绕月探测工程、 嫦娥一 号卫星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的叶培建院 士开设工程技术骨干培训班, 提高工程师 队伍水平. BGO 的晶体量能器是悟空号 身上最核心和最重的部分.在项目论证阶 段, 有专家提出, 这个能量器太重了, 能不 能换个轻一点的.艾长春的团队态度坚 决, 必须要用重一点的,这样才有可能赶在 外国人之前发现暗物质. 每次 拍板 都捏一把汗 悟空 是一个系统工程, 每一步都需 要工程总师 拍板 .而每一次的 拍板 , 艾长春都承担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压力. 在 悟空 出厂前, 艾长春就遇到了一个 挑战. 悟空 包含73728个精密的硅微条探 测单元, 每路硅微条只有一根头发丝粗细, 并且不能装错. 悟空 出厂时, 有337个硅 微条探测单元失效, 占总数的0.46%.虽 然技术上要求在失效率低于2%就可以出 厂, 但工程人员担心, 接下来会不会有更多 的探测单元失效?那样的话可就达不到出 厂要求. 当时我面临抉择: 签字, 就意味着 要负责任.当时已经快到10月份了, 距离 卫星发射只有两个月时间. 后来他和常进 商量后, 常进认为, 天上的环境条件要比地 上好, 失效的单元有可能会恢复.最终艾 长春还是在文件上签了字, 决定卫星出厂, 运往发射基地, 照常发射.果然, 在 悟空 发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