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12-12-26
第26 卷第3期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Vol.

26 No.3

2013 年5月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LIBERAL ARTS EDITION) May

2013 收稿日期:

2012 -

12 -

26 作者简介: 吴素萍(1976-) ,女,浙江淳安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当代文学文化研究.E-mail: lishuiw@163.com 论严歌苓短篇小说的 悲哀 叙事 吴素萍 (丽水学院 教育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在审美的意义上,悲哀是一个真实的过程,是人生的底色.严歌苓的四个短篇小说《梨花疫》 《柳 腊姐》 《角儿朱依锦》和《爱犬颗韧》以亲切镇静的话语方式刻画了承载着悲哀的弱者群像,完美地体现 了悲哀的真实感. 关键词:严歌苓;

短篇小说;

悲哀;

审美意义 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5124(2013)03 -

0029 -

03 严歌苓是著名旅美作家, 她将写作的视野牢 牢地扎根于祖国同胞的故事之中, 以自己独特的 视角和个性的思想,坚持书写处于经济、种族、 文化边缘的弱势群体, 塑造了一批有特点的弱者 形象.严歌苓的创作涉及面很广且题材多样化, 在华人作家创作圈中影响力颇大.对在 他者 文化审视下的东方文化意蕴的凸显, 对芸芸众生 的生存关怀和文化关怀,对异质文化的敏锐体 验,构成了她小说丰富的思想内涵.2003 年, 严歌苓在《十月》第五期的 第一阅读 专栏刊 出了《梨花疫》 《柳腊姐》 《角儿朱依锦》和《爱 犬颗韧》 等四个短篇, 于平实的细节叙述中浸透 着隐约的悲哀,意蕴深厚,如清风扑面,令人耳 目一新,显得非同凡响. 一 悲哀像一支绵长的经典老歌, 响彻人类世纪 的每一个年代. 在审美的意义上, 悲哀是一个真 实的过程, 是人生的底色. 曾有人将悲哀称之为 我们人类 可能具有的最高情感 ,因为 它既 是伟大艺术的典型, 又是伟大艺术的验证 , 与 欢乐不同, 痛苦不戴面具……悲哀还有一种强烈 的、异乎寻常的真实 . [1] 这种真实感在严歌苓 的这组短篇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如果说 《爱犬 颗韧》 的叙述涉及一段特殊的军旅生活而有所区 别的话,那么《梨花疫》 《柳腊姐》和《角儿朱 依锦》 则几乎可以视为同一部追寻现实法则的作 品中三个血脉相连的部分. 与弥漫于作者以往作 品中或浓或淡的忧伤气氛不同的是, 这四个短篇 不但每一篇都饱浸了透明的悲哀, 称得上是一个 悲哀 系列秀, 并且它们拥有共同的叙事背景: 那个晦涩年代的记忆碎片闪亮而坚挺, 构成了这 些文字的存在空间.在严歌苓的这四个短篇中, 与其说悲哀是一种可以营造的氛围, 毋宁说是一 种情绪, 一种蝴蝶般飞来飞去的精灵. 文本以亲 切镇静的话语方式刻画了承载着悲哀的弱者群 像――懵懂的儿童、美丽的女人和通灵的颗韧. 二 这组小说在总体结构上为悲哀叙事奠定了 基础.作家选择了女童 穗子 作为系列哀歌的 首唱, 担任具体的叙述任务, 这种选择的用意是 显而易见的. 首先, 作家试图在叙述中与 穗子 融为一体, 从而顺理成章地获得了某种自传体效 果;

其次, 《梨花疫》 《柳腊姐》 《角儿朱依锦》 以 穗子 的眼光来看待她周围的世界,这同样 是一种颇具匠心的编排. 由于儿童的思维方式和 感知方式不同于成人, 他们比成人更能感受到生 活细节, 因此他们所叙述和感受的细节往往能突 显生活的真实性,从而产生震憾人心的审美效果. 穗子当时只有六岁, 却对 错误 和 罪过 两者的区别心里已有数. 余老头再三作恶, 犯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