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2012-12-24
1 自我形成与生命教育

第一篇 个人、家庭、学校与 社区 1-1- 公民零重点提示 1.

人生的历程可分为: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五个阶段. 2. 幼年期最依赖父母照顾;

青春期正值中学生阶段,身心方面大幅成 长. 3. 社会化就是将一个人从「生物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的学习过 程. 4. 常见的社会化途径主要有:家庭、学校、同侪团体、传播媒体. 5. 家庭是个人最早接触、受影响最深的场所,对早期的发展和学习极 为重要. 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指同侪团体的影响. 7. 美国社会学家顾里(Charles Cooley)的镜中自我,认为自我概念的 形成是在生活中经由人际之间的互动而来. 8. 美国心理学家米德(George Mead)认为「我」可以分为主我和客 我:主我是主观、未社会化、易冲动及具创造力的;

客我是客观、 已社会化、守规、受过薰陶的. 9. 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认为人都同时具有:本我、自我和超我. 10. 本我是生物的我,依循快乐原则;

自我是真实的我,依循现实原 则;

超我是道德的我,依循完美原则. 11.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的心理需求论依序为生 理、安全、爱与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层次.晚年在自我实 现需求前增加知的需求与美的需求. 12. 美国心理学家嘉纳(Howard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强 调人的智能包括许多面向,个人应该发挥专长来认识自我、肯定自 我、实现自我. 1-1-

1 自我形成与生命教育壹重点整理

一、成长的历程 人的一生可分为幼年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五个阶 段.

二、自我的形成

(一) 自我的形成: 所谓「自我形成」,简单的说,就是经由社会化过程,将一个人从 「生物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的学习过程.让个体逐渐成为一 个具有独特气质的个人,能够体认「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 的人?」以及「为什麽成为这样的我?」

(二) 社会化的机构: 1. 家庭: 最早进行社会化的地方,是孕育人格的摇篮. 2. 学校: 第一个接触的正式社会化机构,特别偏重系统知识的学习,对 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3. 同侪团体: 对青少年社会化深具影响的同侪团体可分为游戏团体、夥伴团 体、帮派团体及青年服务团体等,对於青少年有正面影响,也 有负面作用. 4. 大众传播媒体: 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路等大众传播媒体所提供的资讯 也会对社会化过程造成影响.

(三) 自我形成的理论: 1. 顾里的「镜中的我」: 美国社会学家顾里(Charles Cooley, 1902)认为一个人自我概 念的形成,是在生活中,经由人与人之间不断互动而来的.例如:一个人为什麽知道自己有聪明的头脑?可能是因为有很多 1-1- 公民人都说他很聪明.这也就是说,我们经常把别人当作一面镜 子,从别人对自己的反映,使我们了解自己是怎麽样的人. 2. 米德的两个「我」: 美国心理学家米德(George Mead, 1934)认为「我」可以分为 两个部分:一个是主观的、还没有社会化的、容易冲动的以及 具有创造力的我,又称为「主我」(I);

另外一个则是客观 的、已经社会化的、遵守规的、受过薰陶的我,又称为「客我」(Me). 所谓的社会化就是「主我」与「客我」间相互协调的问题,在 主我与客我互相激荡时,容易以「重要他人」(如父母、老 师等)为自我抉择的参考.例如骑车上学,眼看时间快要迟到 了,「主我」认为要超速才来得及上课,「客我」则提醒自己 超速是违规行为,此时突然想到「重要他人」 妈妈早上 才叮咛不要骑太快,安全最重要.因此,最后决定遵守交通规 则,而且以后要早点出门,做一个「未雨绸缪」的人,避免别 人认为自己太卤莽,这就是自我的形成. 3. 佛洛依德的三个「我」: 奥地利心理学家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 1922)认为每一个人 都同时具有三个「我」本我、自我与超我. 三个我 本我(id) 超我(superego) 自我(ego) 意义 生物的我 道德的我 真实的我 原则 快乐原则 完美原则 现实原则 内涵 原始的冲动、内在的驱 力 道德规、社会约束的 力量 本我与超我间的调节器 作用 满足个人的j望(追求 食、性与刺激等立即性 的满足) 满足社会的期待(管制 或压抑本我的冲动,以满足社会的期待和要求) 协调本我与超我(协调 本我与超我,使个体能 在现实环境中得到满足) 实例 捡到财物 欲「占为己有」,乃属 「本我」的作用 应「拾金不昧」,系属 「超我」的作用 终「送警招领」,则属 「自我」的作用 1-1-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