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LinDa_学友 2012-12-07
3

4 杨渡的 《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

2016 年1月在北京三联出版社首印, 颇受大陆读者欢 迎, 短短

4 个月已三印.

杨渡是诗人、 作家, 出身 台中乌日, 曾担任国民党文传会主委, 现任中华文 化总会秘书长. 《一百年漂泊》 以父亲病危回乡开 篇, 此后每章都以父病切入, 围绕父亲浪荡又固执 的奋斗生涯, 从祖父母、 外祖父母、 诸位叔公的故 事写到 我 的曾外孙女――上下五代人的百年家 族故事及台湾现代化历史. 《一百年漂泊》 以朴素平实的语言讲述社会转 型期个体命运与时代洪流的交汇碰撞, 阅读时感 觉既亲切又辛酸: 时代的进步与人民的幸福是等 同的吗?不同于台湾多数家族书写对认同问题的 关注, 杨渡在后记中坦言: 我深知自己想写的不 是一本家族史, 而是透过父母亲的故事, 去呈现台 湾社会从农村转型到工业社会, 再到商业社会的 资本主义化历程. 毋庸置疑, 杨渡写的是现代性 视野下的台湾故事.吉登斯认为, 现代性 首先意 指在后封建的欧洲所建立而在

20 世纪日益成为 具有世界历史性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现代性 大略等于工业化的世界 .现代性, 一般指人们在 现代化过程中的观感、 体验与反思.台湾作家素 来关注现代性问题, 从日据时期的赖和、 吕赫若到 战后黄春明、 王祯和都曾不遗余力批判现代性的 负面效应.台湾以

40 年时间完成欧洲

400 多年 的社会转型, 十倍速发展 使得人性遭到极度扭 曲挤压, 经济奇迹背后是 血汗 乃至 性命的拼 搏 .该书称这一高度浓缩的现代化历程为 五千 年历史未曾有过的变革 , 既点出工业化转型的艰 难, 也暗示了作者的家国认同与写作关怀――这 不仅仅是台湾故事, 也是中国故事. 该书力图超越个人经验概括台湾几十年变迁 的公共性, 尽力勾连起彼时彼地的诸多人事物, 立 体呈现地方社会与百姓生活.书写历史总结时代 的企图心, 导致叙述者声音常常浮现于文本, 或点 评或议论或感慨.全书通过纺织厂女工、 锅炉厂 男工塑造充满青春活力的工人群像与台中图景. 中和纺织厂、 火车站是对家乡影响甚大的空间地 景.一代代妙龄的纺织女工在流水线上贡献着青 春热血, 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换来台湾经济奇迹. 纺织厂不仅仅是工厂, 也是当时台中的标志, 是青 春与爱情的象征.文本的现代性历史叙事并非生 硬数据, 而是具体可感的: 女工青春样貌、 充满荷尔 蒙气息的 钥匙俱乐部 、 青年男女的婚姻及其与纺 织厂的关系.工业化浪潮对乌日青壮年生活介入 极深.妙龄男女出游、 恋爱、 成家, 让那时候的乌 日, 整个是一个青春的小村, 轻快走向新的工业时 代 .乌日电影院的漂亮看板、 墙面上的明星招贴 画, 以及客厅、 餐厅、 咖啡厅的 三厅电影 给予农 村青年一种都市幸福生活的日常现代性想象. 副标题 台湾的故事 意味着 《一百年漂泊》 是 以文学方式进入历史: 注重感性体验、 情感呈现, 通过故事情结、 人物对话、 场景描写等手段呈现现 代化转型.该书善于把家族经验历史化, 私人事 迹被赋予时代意义与社会价值.作者始终把父母 的成败经验与台湾六七十年代经济态势联系起 来, 例如, 他把父母短短几年从跑路入狱到还清高 利贷归功于 70年代台湾承接日本等国产业外移, 如雨后春笋般的工厂使锅炉生意奇好. 该书在情节编排、 细节描摹间嵌入历史碎片, 公共领域的历史事件隐藏于芜杂斑斓的日常生 活中.以读禁书揭示戒严时期的政治高压、 以南 部选举买票写尽台湾民粹式民主.全书有着历史 与传奇交会的色彩, 这与历史事件的带入及故事 情节的编排不无关系.开办工厂的过程经历了借 贷、 卖地、 应酬、 跑路、 入狱、 外遇、 讨债、 打架等诸 多事项, 这与父母从农民向企业主身份转换的艰 难息息相关, 也得益于父亲三教九流无所不交往 的个性.文本每部分都以父病为楔子, 除却序曲、 终曲, 共分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