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ZS133 2012-12-05

2010 2,400 91% 9%

2005 1,070 99% 1%

2010 年均复合增长率+10% 63% 3,350

2005 37% 2,010 55% 45% 大量的CTO/MTO新进入者,带来对产能过剩的 担忧 目前中国的烯烃生产大多采用石油(石脑油)路线,产能高度集中于三大国有石油公司,2010年 他们在全国烯烃总产能(3,100万吨)中的份额 达86%.而实际上81%的产能由其中的两家占据 (中石化和中石油).中国CTO/MTO的产能还不 大,目前共建成4个项目,合计180万吨烯烃产 能:神华(2个CTO项目,1个位于内蒙古包头, 另1个位于宁夏银川),大唐(1个CTO项目位于 内蒙古多伦),以及中石化(1个MTO项目位于河 南濮阳). 据石化行业十二五规划, 2011-2015年间已计划新 增的石油(石脑油)路线烯烃产能达2,000 万吨, 相当于在2010年2,90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近七成. 那么,众多企业仍然踊跃投资CTO/MTO的动因究 竟是什么? 实际上,各类企业在CTO/MTO领域的投资并非出 于某一共同的原因,不同投资逻辑的背后是各不 相同的利益诉求.首先,由于将来中国页岩气的 发展,煤炭企业开始担心煤炭需求在未来进入平 台期(对煤炭企业而言,何时页岩气能发展起来 不是问题的关键,重要的是将始终存在这样的风 险).这些煤炭企业希望多元化发展,进入先进 煤化工领域,比如像CTO这样需要150到30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的超大型项目.第二,(拥有大量 煤炭资源的)电力企业希望加大在非监管领域 (比如电价受严格调控)的投入,以增加利 润,而先进煤化工就成为一个可能的方向. 目前,已投身煤化工的主要电力企业包括华能、 大唐、中电投、国电和华电.第三,一些民营或地方的国有化工企业有意 赶上这波投资热潮,获得短期利益.他们的兴趣不仅限于CTO,也在MTO领域. 这些企业以或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参与CTO/MTO行业.比如一种合作模式是 在煤炭企业或富煤的电力企业与石油公司之间,如中煤集团和陕西延长石 化,以及中电投和道达尔;

还有煤炭企业与化工企业间的合作,比如神华和 陶氏化学. 预计到 十二五 末期,中国烯烃年产能至少可达5,600万吨;

但在新建MTO 项目还存在不确定性,可能进一步推高烯烃的产能规模.考虑到新建产能的 规模和需求增长放缓的压力,未来几年在烯烃行业可能出现产能过剩.2015 年以后,产能过剩还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目前,至少有710万吨/年的CTO/ MTO产能正在规划、启动建设或等待获批.此外,国内还有10多个已宣布的 丙烷脱氢(PDH)制丙烯项目.如果建成将另增470万吨/年的烯烃产能.这 些以及将来陆续出现的新项目都有待密切观测.任何新进入者在进入此领域 前,需要考虑加强竞争优势,或优化投资逻辑,比如向下游整合(图2). 在2015年预期建成的3个CTO项目中,有一些已被发改委列入煤制烯烃示范项 目,并有望如期完工(烯烃产能合计为188万吨,包括中石化织金60万吨, 延长中煤榆林60万吨,蒲城清洁能源68万吨[尚需发改委批准]).另外中电 投-道达尔项目也已列入示范项目,有望在2016年底或2017年初投产. 在2015年预期建成的MTO项目中,有4个有望如期完工,多位于中国东部沿 海地区,产能合计149万吨/年.包括中石化濮阳20万吨 (2011年已完工), 南京惠生30万吨,宁波禾元30万吨,浙江兴兴新能源69万吨.但是,后续 的MTO项目可能规模更大,因为目前尚未出台专门针对MTO新项目的调控政 策. 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中石化)已成立了专门的煤化工下属企业(中国石化 长城能源化工有限公司),希望在8到10年内成为中国煤化工领域的领先企 业. 中国石化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我国最富有的煤炭资源转化为化工 原料,这对于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中国石化董事长 傅成玉在2012年9月28日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谈到. 德勤化工季刊 2012.Q4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