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喜太狼911 2019-08-28
2016 年11 月15 日 星期二 Tel: (010)

62580722 执行主编: 赵广立 编辑: 贡晓丽 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glzhao@stimes.

cn 产业 INDUSTRY

7 www.sciencenet.cn ①恒有源集团单井循环换热地能采集技术中关村三小应用评审专家合影 ②恒有源集团

2014 年专家汇报会现场 ③恒有源集团

2015 年专家汇报会现场 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 人们居住在城 市是为了生活得更好. 这是古希腊哲人亚里士 多德的一句名言, 然而, 随着资源短缺、 环境污 染、 交通拥堵等 城市病 日益突出, 城里人的生 活并不那么幸福. 城市病该怎么治? 智慧城市 被认为是最 佳良方. 但事实上, 我国政府提出智慧城市概念 已有很多年, 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例如北京, 只要存在雾霾和交通拥堵,公众就不会认为 北京是智慧城市.目前, 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普 遍呈现出高投入、 高技术, 同时低效能、 低获 得感的特点. 近日,第十一届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 暨设备博览会在京召开,从会议中反映的情况 来看,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步入深水区, 正 深入到城市建设的各个细部环节,目前应当尽 快制定完善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助推我国智慧 城市的建设. 据透露, 国家发展改革委、 网络信息办公室 等联合编制的首个国家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近期即将出台,对地方的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也 将相应展开. 治疗城市病的良方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城镇化是一个必 经的过程, 但城镇化的同时也会带来人口激增、 土地供应紧张、 交通拥堵、 基础设施捉襟见肘、 管理难度加大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一些大城市 就已经患上了这样的城市病. 如何让城市更聪明、 政府更高效、 企业更智 能、 市民更便捷, 智慧城市被认为是应对之策. 那么, 智慧城市到底 智 在哪儿? 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教 授王家耀给出的解释是,智慧城市是通过互联 网把无处不在的被植入城市物体的智能化传感 器连接起来, 实现对物理城市的全面感知. 其利 用云计算等技术对感知信息进行智能处理和分 析, 实现网上数字城市与物联网的融合, 并发出 指令, 对包括政务、 民生、 环境、 公共安全、 城市 服务、工商活动等在内的各种需求作出智能化 响应和决策支持. 王家耀认为, 数字城市―无线城市―智慧 城市―新型智慧城市 是城市信息化发展的主 线路. 他进一步解释说: 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 新型智慧城市的根基,是城市信息化的初级阶 段;

无线城市是由数字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桥梁 或纽带, 无线城市的技术水平越高, 应用效果越 好, 智慧城市建设就越顺利;

新型智慧城市则能 促进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 工业化、 农业现代化 的深度融合,是人类自然智能与人工智能深度 融合的结果. 在王家耀看来, 透彻感知、 全面互联、 深度 融合、 资源共享、 协同运作、 智能服务、 激励创新 等细胞共同构成了智慧城市的大脑,也成为治 疗城市病的一剂良方妙药. 智慧城市把分散的信息系统、 物联网系统 整合起来,使其成为具有协同能力和调控能力 的有机整体,是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升华和飞 跃. 全国政协常委、 提案委员会副主任、 九三学 社中央委员会副主席赖明也举例称,智能交通 可以极大缓解交通拥堵;

平安城市可在一定程 度上降低犯罪率, 并为案件侦破提供重要线索;

智慧医疗对提升医疗分疗效率、缓解医患矛盾 有好处…… 最怕盲目跟风 当前,随着入网加速并向光纤宽带升级, Wi-Fi 覆盖面越来越广, 大数据技术与云计算、 物联网、 移动互联网等技术的不断结合, 也为智 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契机. 赖明表示, 截至

2015 年10 月底, 已有超过

373 个试点市、 县、 区纳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 重 点项目超过了

2600 个. 预计 十三五 期间智慧 城市建设的市场规模将达到

4 万亿元. 然而, 在全国各地一拥而上, 纷纷涌入智慧 城市建设大潮的表面繁荣下,许多问题和矛盾 也随即暴露出来. 王家耀指出, 盲目跟风、 无明确目标;

协调 不够、 各自为政;

试点过多、 流于形式;

体制机制 缺乏创新;

信息安全考虑不够等都是当前智慧 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担心的是铺摊子, 一说起建设, 大家都 比较热衷于建基础设施, 要投入. 国家发展改 革委高技术产业司副巡视员王娜就直言,数据 中心、 云平台等基础设施已经投入很多, 但不见 得发挥了多么大的作用. 例如有的地方马路上根本没有多少人与 车, 但也在投入巨资推出所谓 智慧交通 平台 项目;

有的企业拽着政府投资一些智慧产业的 平台项目, 项目清单不断增加, 政府投资不断累 积, 却长期看不见效益, 成为鸡肋…… 智慧城市建设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却缺 乏全局性、 针对性、 系统性和前瞻性, 不能有 序布局、 合理发展, 更没能互为补充、 相互借 鉴,从而造成重复投资和一定程度的产能过 剩. 赖明说. 不仅如此, 赖明指出, 一些地方对智慧城市 的建设目标也认识不清,没有根据城市特点 科学定位, 盲目推进一批不符合城市发展实 际的项目, 热衷于以项目为驱动, 过度追求 技术先进和设备投入, 忽视实际需要和民生 需求, 贵而不惠, 徒有其表, 最终导致智慧城 市建设难以持续. 由于缺乏商业模式的支撑,智慧城市发展 后劲也明显不足. 赖明表示, 智慧城市建设已经 从概念进入到实施阶段, 发展前景非常好, 出现 了官民合办、 官办民营等多种模式, 但这些模式 主要还是政府掏钱, 形成了企业只想赚钱、 市民 不愿意掏钱的格局, 并由此造成区域差距, 发达 地区明显优于欠发达地区. 有些工程听起来很好, 看起来很美, 为什 么推向市场就是不成呢,原因就是智慧城市建 设缺少成熟的商业模式, 在造福百姓的同时, 不 能给社会资本形成良好的回报预期,缺乏吸引 力. 赖明说. 亟须完善标准体系 当前,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尚显分散. 除了业 界倡议打破信息壁垒、 实现跨界融合外, 政府层 面也在积极推进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在 王家耀看来,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体系至关重 要, 是新型智慧城市规范、 有序、 健康发展的重 要保证. 例如, 国外地理信息标准和网络 / 网格服 务的标准基本成体系, 包括服务分类标准、 服务 描述标准、 服务注册标准等, 国内地理信息标准 已基本成体系,但网络 / 网格服务标准基本上 空白, 更谈不上形成体系. 王家耀坦言, 网格智 慧城市建设标准体系各地都有研究,但未形成 国家的、 公认的标准体系. 不过据王娜透露, 国家发展改革委、 网络信 息办公室等联合编制的首个国家智慧城市评价 指标体系近期即将出台, 这套评价指标体系目 的是引导智慧城市工作,明确新型智慧城市 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各地方应围绕评价指标 体系制定相关的工作方案.与以往的类似评 价相比,即将出台的评价指标体系或加大公 众评价的权重. 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部级协调办秘书处 秘书长单志广则表示,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惠民 服务、 精准治理、 生态宜居、 产业经济、 基础设 施、 网络安全、 体制机制创新、 市民体验等一级 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是客观 可量化的. 另外,国家标准委也在着手研究智慧城市 的标准体系,重点推进新型智慧城市的评价指 标, 政务云、 大数据运用、 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 标准的研制,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 系统的标准化的技术解决方案. 治疗 城市病 还需 智慧 先行 姻本报记者 李惠钰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 是人民生活质 量、 健康的保证, 它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 老百姓 期盼新生能源的开发, 各国政府和首脑都为此而 努力、 忙碌. 浅层地能是巨大的 绿色能源宝库 ,储量 大、 再生快、 分布广, 温度四季适中, 可直接作为 建筑物供暖的替煤能源, 实现可持续地为建筑物 以无燃烧方式供暖制冷. 恒有源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恒 有源集团) 始终专注开发利用浅层地能作为建筑 物供暖替代能源的科研与推广, 集科研开发―地 能采集―系统设计―装备制造―工程安装 - 运 维保障―公共服务于一体, 为客户提供地能热冷 一体化无燃烧智慧供暖整体解决方案. 寻找燃烧供暖的替代能源 研究表明, 建筑物供暖、 制冷对中国能源的 总消耗相当高, 其消耗能源的比例占到中国能源 总消耗的 11%左右. 可实际上, 建筑物供暖、 制冷, 对能源的要求 非常低, 只需要四五十摄氏度或五六十摄氏度的 热源, 就可以通过水循环方式保障居民的取暖要 求. 也就是说, 建筑物的供暖、 制冷对能源的品位 要求非常低. 传统为建筑物供暖使用的是燃烧煤炭的方 式. 煤炭燃烧时可以产生数千大卡热量的高品位 能源, 而在燃烧过程中, 煤炭这个高品位的化石 能源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污染环境的废气. 为控制和消减燃煤引起的大气污染, 在建筑 物供暖方面, 人们首先想到利用对大气污染小一 些的石油或天然气作为替代能源.遗憾的是, 人 们并没有认识到建筑物供暖的根本问题. 虽然相 对煤炭而言, 油气等化石能源确实对环境污染小 一些, 但油气的燃烧发热量比煤炭更高, 其能源 品位比煤炭更高,造成能源品位矛盾更加突出, 供暖能源匹配发生更大的差异. 那么, 我们能否找到为建筑物供暖的替代能 源呢?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顾问总工 程师吴德绳认为, 浅层地能是替代燃煤供暖的最 佳能源. 地球有巨大热容量, 又有巨大的表面积可接 受太阳辐射能. 在地球表面之下近

100 米左右深 度内的热能, 一般在 0~25 摄氏度, 称之为浅层地 能, 它存在于岩土和地面下各种水流和湿土中. 热泵技术的发展给浅层地能的开发赋予了 新的生命. 吴德绳表示, 上世纪以来, 以压缩机 为核心的热泵产品使得浅层地能供暖成为现实. 近年来地能热泵发展迅速, 长远看可作为一种高 效环保的替代燃煤供暖的方式. 其原理非常简单: 利用地下常温土壤和地下 水相对稳定的特性, 经能量采集系统, 通过热泵 技术, 实现能量从低温热源向高温热源转移.冬 季把土壤中的热量提取出来, 提高温度后供给室 内用于取暖;

夏季把室内的热量取出来释放到土 壤中去, 实现室内降温, 并且常年保........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