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520855 2019-07-28
1 能源价格调整对产业、物价与长期增长的影响 ――基于投入产出方法的定量分析与测算 内容摘要: 我国能耗的上升不仅来自于工业化结构升级这一基本背景, 还来自于我国现 有的基于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但能耗总量上升不仅直接受到能源可供量的制 约,而且单位产值能耗的上升必将使经济增长最终陷于不可持续;

通过数据的分 析表明我国能源价格的上升短期内会对能耗高的产业带来比较大的成本压力, 从 而对我国现有经济结构带来较大的冲击,并推动物价总水平上涨,但在长期则提 供了推动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换的契机, 从而有可能不是削弱而是增强了长期 增长的潜力, 经济更有竞争力了, 同时一个注重创新的社会将使长期增长更平稳 , 更加可持续.

在政策方面,我们反对能源产品价格的完全市场化,而坚持采用国 家定价,并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基础上采取更为积极而非被动的价格政策. 关键词:能源价格、产业结构、物价、长期增长 夏明2在能源价格上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方面,存在乐观与悲观两种不同看法,悲 观的看法认为中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的持续增长, 能源价格的上涨会中断这一良好 发展势头,使中国经济丧失良好发展机遇;

而乐观的看法则认为,尽管短期由于 成本上升,可能会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但在长期则不仅不会削弱,反而增强了 中国经济的增长潜力.尽管能源价格的市场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目标,但仍然需 要一个清晰的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并对能源价格政策有一个方向性的看法,是 倾向于尽可能长的时期内保持一种适度低价,还是鼓励适当提高能源价格,而现 有的分歧显然影响到这样一个明确的战略的形成. 本文主要利用经验研究方法,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回答我国当前能 源价格为什么需要调整, 以及这种调整的短期与长期经济影响, 并提出政策建议 .

一、当前我国在能源问题上面临的严峻形势 随着我国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 工业化逐步推进, 能源的需求量迅速上升 , 经济增长正受到能源可供量的硬性制约的威胁.一组经常被提到的数据是:2006 年,我国 GDP 占世界 GDP 总额的 5.5%, 而在能源消耗方面,我国每年消耗 24.6 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消耗的 15%,钢材每年消耗 3.88 亿吨,占世界的 30%, 水泥每年消耗 12.4 亿吨,占世界的 54%,二氧化硫等排放物位居世界第一. 在能源消耗总量已经很大的情况下,我国人均能源消耗仍比较低,随着人均 收入水平的提高,总量将急剧增长.例如,2006 年中国消费石油

34980 万吨, 仅次于美国,世界排名第二,但是人均消费石油量 0.27 吨,世界排名

53 位,美 国为 3.12 吨,排名第八.即使按照

1 吨的人均消费水平,在现有人口规模下, 总量也将超过

13 亿吨,约为世界总石油消费量的 34%,为美国的 1.4 倍.如果 按照这样一种情景来发展,那么国际能源价格将由于中国需求而日趋上升,由此 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将更多被国外能源资源出口国所分享. 在能耗总量迅速增长,供求日益紧张的条件下,单位产值能耗近年来却持续 上升,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利用效率仍然相对较低.目前中国单位产值能 耗是发达国家的 3~4 倍,主要工业产品能耗水平比国外平均高 40%,能源平均 利用率只有 30%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均在 40%以上. 在能源价格方面,长期来我国能源价格采用国家定价,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

3 保持不变.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能源价格逐渐加大了市场调节步伐,并开始受 到国际市场的影响.但总体上,我国能源价格特别是终端能源价格,仍然是受国 家价格控制,并且同国际能源价格相比,中国长期来能源价格仍保持在比较低的 水平. 错误!链接无效.错误!链接无效. 图1:能源价格历史走势(根据 EIA 数据整理) 实际上,能源价格的国际间比较并不是十分容易的.西方国家虽然基于市场 原则并不直接干预能源价格,但却普遍采用征收各种税费,特别是欧洲国家与日 本,征收的更多,包括环境税,因此,他们的价格中包含了各种税费在内,尽管 如此 相对于西方国家我国能源价格总体上来说还是偏低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在逐步增强法律与行政调控措施的同时,考虑配合经济手 段的调节开始提上日程.特别是考虑到长期来能源价格相对固定,在反映市场供 求关系的基础上,适当提高能源价格,或者征收有关能源方面的税收,成为当前 值得研究课题.

二、能耗上升背后的经济结构与增长模式的形成 我国目前阶段的能耗上升, 表面上看可以归结为加速工业化过程的一个必然 结果,但是,这样一种高能耗与重规模的增长模式的形成,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 了相对较低能源价格的推动.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当提高能源价格的原因不仅来 自于外部的约束, 还来自于我国自身经济结构的升级和增强长期经济增长潜力的 需要. 从现实的情况看, 我国能源弹性系数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经历了一个先持 续下降,后在

2003 年起急剧上升的变动过程,前后阶段形成极大的反差.利用 投入产出数据,在投入产出分析框架下,把需求面的长期效应,与供给面的短期 驱动结合起来,我们分析了近年来能耗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在前一阶段能耗 下降中起关键作用的是技术因素,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是能源下降的最主要原 因;

初始投入结构的变化使得能耗有比较大的上升,这被看作是来自于供给面的 短期冲击;

需求结构的影响总体上作为收入水平变化的一个长期效应, 影响很小 ,

4 而各项最终需求的构成变化对能耗强度产生显著影响, 例如最终需求中出口份额 的上升使能耗强度明显增加.

2002 年后,我国能耗变动的影响因素发生显著改变.与西方国家一般变动 趋势不同的是,我国的生活消费能源不仅所占的比例小,而且还逐年下降,从1993 年占总能源消费量的 14%,2002 年的 11%,一直到

2005 年的 10%,能源 用于最终消费所占的份额也很小.对数据的分析也表明,我国的能源水平的提高 主要是由于中间投入的扩张所带来的,最终需求结构的影响非常小,而各项最终 需求中除进出口因素稍大外,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也很小.因此,我们可以重点分 析产业与出口变化所带来对能耗变化的影响. 我们利用统计口径而非投入产出口径的部门增加值数据, 以及相应得到的部 门单位增加值能耗数据,并带入到投入产出框架中,由此假定在技术和其他结构 关系不变的条件下, 对2002 年后结构改变与效率改进的情况做了一个大致估算, 结果表明

2002 年以后,部门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降耗效应逐年下降,而结构变 动因素则

2003 和2004 有显著提高,随着

2005 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的下降,也 相应下降. 表

1、2002 年后能耗变动的结构与效率因素 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判断

2002 年后能源强度上升,既是因为效率改进所带 来的降耗潜力逐步下降,也是因为产业结构改变带来能耗上升的综合作用的结 果. 为进一步验证这一观点, 我们选择了工业部门中单位增加值能耗最高的化学 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业四个部 门作为高能耗部门,计算这些部门增加值与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间的相关关系.我 们利用

1993 到2005 年两者的数据计算出两者的相关关系高达 0.72,而1993 到2002 年间的相关系数却发现相当的低,只有 0.07.这说明高能耗部门的扩张对 能源弹性系数的上升具有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 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我们前 面所做的

2002 年前能耗系数的降低主要原因是效率而非结构的判断,同时也凸 能源使用效率变化的影响 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2003 -0.3366 0.0293

2004 -0.0449 0.0590

2005 -0.0546 0.0000

5 现了

2002 年后高能耗部门的扩张对能耗系数变动所产生的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中国能耗上升的背后,出口的推动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出口商品 的生产中必然要消耗能源,出口总量的增加固然会增加对能源的消耗,但出口规 模不变的情况下,出口结构的变动也会带来能源消耗的增加或减少,而这个消耗 量是为生产出口产品所直接与间接消耗的所有能源.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由出口所 带来的间接能源消耗

2002 年之后逐年都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

2004 年,相对于

2003 年急剧攀升,并在

2005 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上.由此可以认为,产 业国际分工及出口对我国能耗的增加起重要推动作用. 表

2、各年度出口总量所含间接能源 单位:万元 注:根据规模以上工业分行业出口交货值计算 节能降耗表面上是技术问题,背后调整的实际上是经济利益关系,在现存的 利益关系下,利益格局通过技术格局而固化,因此,单纯的行政措施如果不配合 经济和市场的调控手段,效果将会受到局限.通过提高资源价格,切........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