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865397499 2019-08-02
《全球传媒学刊》2013 年冬(总第

16 期) ,2013 年12 月Global Media Journal, Vol 16, Issue Winter, December

2013 第1页Global Media Journal 全球传媒学刊(XVI) 《全球传媒学刊》2013 年冬(总第

16 期) ,2013 年12 月Global Media Journal, Vol 16, Issue Winter, December

2013 第2页《全球传媒学刊》编辑部 主编: 郭镇之 本辑特邀主编: 曾繁旭 副主编: 周庆安 卢嘉 编辑部主任:曹书乐 编辑:戴佳 李红霞 《全球传媒学刊》2013 年冬(总第

16 期) ,2013 年12 月Global Media Journal, Vol 16, Issue Winter, December

2013 第3页主编的话 《全球传媒学刊》第16 期(2013 年冬季号,也是本年的最后一期) ,今天正式上线了.

本期封面专题《争议性事件中的公众、媒介与政府》 (特邀主编曾繁旭)脱胎于

2013 年10 月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第六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论坛.这次论坛的主题是 中国传播: 新方法・新视野 ,邀请了近

40 位青年学者,共同探讨研究方法的创新及其催生理论的可能 性.近年来中国传播研究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正是学者群体系统性地运用各种实证方法, 逐渐逼近中国问题的过程. 问卷调查、 内容分析、 个案研究、 民族志等研究方法经多年发展, 已经得到广泛运用并形成规范;

然而,中国传播现象正急剧变动,促使传播学者进行新方法 的探索,如社会网络分析、数据挖掘、行动研究、实验法、在线问卷与田野等. 封面专题包含的三篇文章,皆尝试运用新取向和新方法,对 争议性事件中的公众、媒 介与政府 这一理论问题进行系统化的实证研究.廖卫民的论文采用量化方法,通过精选湖 南邵阳城管与商户冲突这一案例, 对以城管为议题的微博及其评论进行内容分析, 检测城管 污名化 在公众舆论中的形成逻辑,验证了短期铺垫效果的存在;

赖泽栋的论文运用多重 实验法,探讨媒介形式对于危机传播效果的影响,发现了各阶段的显著影响,及传统媒体比 社会化媒体对危机传播效果的更大影响;

公文的论文则通过对四川什邡民众抗争事件中政府 官方网站的文本进行主题话语分析, 反思了政府环境认知中科技理性、 行政理性和经济理性 的局限性,并指出政府环境话语转型的必要性. 《全球传媒学刊》相信世界多元化发展方向的合理性.因此,对世界广泛地区特别是非 英美地区的关注和研究,是《全球传媒学刊》追求的目标之一.在常设的《全球传播研究》 专栏中,我们选择了大卫・C・库尔森对阿拉伯社交媒体、政治与公共政策的研究.该研究 提出: 社交媒体扩大了中东和北非地区的政客和其他政策制定专业人员的传播权力, 同时通 过对这种作用的分析,考察了这种作用在区域政治秩序建构中发挥的影响. 理查德・安德森以 电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为题作了精彩讲座,给清华大学的学子 们带来很多有趣的知识、信息和见解,如35 毫米电影胶片从被发明到被抛弃的生死历程、 数字化不可阻挡的优势和趋势、3D 影片和动画片的经营之道及其局限性等等.但他认为, 吸引人们来到电影院的始终是经典有趣的故事和人物形象, 因此, 电影人面临的挑战其实一 直都没有改变.这些意见,对立志从事新媒介影像生产的年轻学子应该很有教益吧. 在《书评》栏目中,我们发表了顾学泰对《端纳档案――一个澳大利亚人在近代中国的 政治冒险》 (作者张威)一书在民国研究热潮中进行的细致考据所进行的介绍和评析. 《全球传媒学刊》 期待学术同仁的关注和批评, 这也是促进新闻传播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郭镇之 曾繁旭 《全球传媒学刊》2013 年冬(总第

16 期) ,2013 年12 月Global Media Journal, Vol 16, Issue Winter, December

2013 第4页全球传媒学刊(电子刊)2013 秋(总第

16 期)

2013 年12 月出刊 目录 主编的话 封面专题:争议事件中的公众、媒介与政府(特邀主编:曾繁旭) 城管来了! :网络舆论引爆的铺垫效果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廖卫民 媒介形式对危机传播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赖泽栋 环境群体性危机事件中的政府环境话语:以什邡事件为例 公文 全球传播研究 阿拉伯世界社交媒体、政治与公共政策的动力 大卫・C・库尔森 关涔 译 全球传媒论坛 电影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理查德 ・安德森(Richard Anderson)清华大学演讲实录 (美) 理查德・ 安德森 张弼b 听译 书评 《端纳档案》 :民国热下的冷考据 顾学泰 附录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术活动 《全球传媒学刊》2013 年冬(总第

16 期) ,2013 年12 月Global Media Journal, Vol 16, Issue Winter, December

2013 第5页CONTENTS EDITOR'

S NOTES COVER STORY: PUBIC, MEDIAAND GOVERNMENT IN CONTROVERSIAL EVENT 1. DChengguan is Coming!‖: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est of the Priming effect in Ignition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LIAO Wei Min) 2.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s of Medium on Communicative Effects (LAI Ze Dong) 3. Environmental Discourses of Governments during Collective Actions: Shi Fang Incident as an Example (GONG Wen) GLOB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 4. Social media, politics and public policy'

s dynamics in the Arab world (David S. Coulson, GUAN Cen trans.) GLOBAL COMMUNICATION FORUM 5. Movie'

s yesterday, today and tomorrow: Richard Anderson'

s speech in Tsinghua University (Richard Anderson, ZHANG Bi Kan trans.) BOOK REVIEW 6. Client'

s File: cool textual criticism under the research boo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GU Xue Tai) APPENDIX The academic information of the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chool of Tsinghua University 《全球传媒学刊》2013 年冬(总第

16 期) ,2013 年12 月Global Media Journal, Vol 16, Issue Winter, December

2013 第6页封面专题:争议事件中的公众、媒介与政府 城管来了! : 网络舆论引爆的铺垫效果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① Chengguan is Coming! : A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Test of the Priming effect in Ignition of Online Public Opinion 廖卫民② 中文摘要:城管 污名化 形成在于舆论生成引爆过程中产生的铺垫效果.这一假设通过 精选一例城管议题微博,抽样

953 条有效评论,并经过定量的内容分析,验证了短期铺垫效 果的存在, 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发现了框架效应的存在. 研究还发现尽管人民日报微博具有 明显 支持城管 的舆论导向性,然而网民在总体意见数量上,对城管的支持率明显低于对商 户小贩的支持率. 在各持一方的意见中, 支撑证据框架中对对方的负向评述都要大大高于支 持己方的正向评述. 这也表明小贩 污名化 的存在. 这种污名化的实质在于议题标签上的 暴力 底色所烙下 血腥 印痕. 关键词:城管污名化,暴力执法,网络舆论,铺垫效果,传播效果 Abstract: The phenomenon of Chengguan Stigma is generated from the priming effect which is formed in the ignition of public opinion. Under this hypothesis, a short-term priming ① 本研究得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网络语言风潮的表达机制、 传播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 (2012M510501)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 《网络舆论波的传播动力机制与社会治理对策研究》 (10YJCZH084) 的支持,并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第六届中国青年传播学者研讨会上宣读,特此致谢! ② 廖卫民:浙江理工大学文化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研究方向:传播理论、 网络传播、艺术传播、文化产业等. 《全球传媒学刊》2013 年冬(总第

16 期) ,2013 年12 月Global Media Journal, Vol 16, Issue Winter, December

2013 第7页effect is tested through the selection of one case about urban management issues by sampling

953 valid comments in Weibo.com and undertaking a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It is also discovered that the framing effect existed in some degree in this study. It is also found that although the official micro-blog of People'

s Daily has an obvious guidance in online public opinion, however, the supporting rate for DChengguan‖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ne for the street vendors. Considering the comments on the holding side, the negative comments about the opposite party in the framework of supporting evidence are much greater than the positive comments about your own. It also shows that the phenomenon of Street Vendor Stigma . The nature of the stigma is relied on how deep of being labeled violence with the bloody prints. Key words: DChengguan‖ stigma, law-enforcement via violence, online public opinion, priming effect, communication effect

一、问题提出: 塔西佗陷阱 与 城管污名化 缘由何在 考察近年来发生的舆论事件,有一系列的事件是与 城管 两字分不开的.在社会公众 的印象中, 城管与街头商贩之间的冲突, 犹如一幕幕戏剧总在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舞台上不 断地上演,反复出现,屡演屡新. 《人民日报》在一篇综合报道中指出城管如今 做什么都 被认为做坏事 ,似乎掉进了 塔西佗陷阱 ①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写下的一则小标题则称: 个别城管粗暴执法,城管形象被玷污 .在这篇报道中还特别提到了一幅著名的网络恶搞 作品(如图

1 所示) : 前段时间网上流传着这样一张图: 乍一看, 似乎是 《清明上河图........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