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f19970615123fa 2019-08-02

电话: (0798)

8336545

邮箱: 1251776213@qq.

com 艺林 2017年6月12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姜进雪 责任校对: 朱迎春 B3 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教学成绩在乡里是数一 数二的.对于他的每一个学生,父亲都很用心去教育. 农村的孩子大多都很顽皮,真正听理论就能好好学习的 没有几个.一部分家长就会找到我父亲,嘱托父亲尽管 严加教育自己的孩子,使劲揍就行,打不坏的.父亲忙 不迭地一一答应,生怕怠慢了沾亲带故的乡亲们.其实 父亲是不想打他的学生的,总是尽力而为地给学生讲道 理,实在不起作用了,才会揍两下. 在教学的过程中, 父亲会根据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分 别预定测试成绩, 学生的能力都在心里装着, 你达不到预 定的成绩就是不用心了, 是会受点小惩罚的.达到预定 成绩的, 也会有小小的奖励.父亲还会根据每个学生的 特点和特长安排不同的职务, 喜欢学习就当学习委员, 喜 欢画画就当美术委员, 手脚不停乱动就当个体育委员 ……还别说, 这招很好用, 手脚不停乱动的学生当了 官 , 就会慢慢自律, 时间长了, 学习成绩就会有所提升. 有个喜欢上课迟到的男孩子,软硬兼施怎么教育都 不好使,父亲就把教室的锁和钥匙都交给他,封他个 安全委员 的名号,把他给高兴得不行.从那以后, 他到学校比谁都早,打开门就开始整理桌子板凳,越是 表扬他,他干得越是欢实,再也没有迟到过,学习成绩 也慢慢上升了.那是七十年代末期,小学升初中考试录 取率低得吓人,安全委员在内的这一级两个村联校一共 二十一个学生,有几个差生的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肯定 考不上初中,一度坚持退学.父亲就每天晚上跑到学生 家里,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并一再保证这几个孩子都 能考上初中.在父亲的努力下,这个班成为了多年来学 生最多的一届毕业生. 那一届学生,父亲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他早出晚归 地给孩子们补课,连地里的庄稼都顾不上了.终于熬到 小升初考试完成,每个孩子都说考得不错的时候,父亲 的心才踏实下来.等成绩出来,如父亲预料的一样,只 有一个学生落榜了.这样一个升学率当时轰动了十里八 乡,两个村子的领导都来感谢父亲.记得那天晚上,我 们刚刚捧起饭碗,破旧的木门吱扭一声就被推开了,邻 村的那个年轻老师气喘吁吁地进了门,把肩膀上的一个 很重的大口袋砰的扔到了地上.他声音很洪亮地对父亲 说: 这是我们村领导给你的奖励,一大口袋玉米! 当 时的煤油灯光虽然不算亮,可我分明看到了父亲眼睛里 闪烁的那两点晶莹. 一百多斤玉米,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无异于雪 中送炭.这沉甸甸的一大口袋玉米,不但是对父亲的奖 励,更重要的是对一名优秀教师的重视和肯定.这一大 口袋金灿灿的玉米,照亮了父亲从教的悠悠心路,也照 亮了贫穷乡村学校的一路坦途. 父亲的奖品崔向珍 家里有张正方形的木桌, 是母亲的 嫁妆, 陪伴我已有二十余年. 木桌摆在正屋的一侧, 位置不是很 明显, 进了屋, 却是最先映入眼帘的.木 桌在老家呆了很多年, 岁月的吻在它脸 上留下了痕迹.也许是时间老了时光, 老了它的心, 连同它周围墙上的年画一 并脱落. 木桌只有一个小小的平方, 没有任 何装饰, 是最普通的木材组合而成的. 我对木桌的印象不算模糊.从记事起, 木桌就存在脑海里.二十多年过去, 它的形状没有变化,至少没有残缺过.只是, 时光不知什么时候从它身上 走过, 木桌的纹理开始显现, 年轮逐渐 变得清晰. 木桌是泡桐木做的, 材质轻, 木板较 厚, 榫头镶嵌得紧实.木桌面涂了层厚 厚的红漆, 遮掩木材不平滑的部分和那 不曾简陋的面貌.红色是中国的幸福 色, 象征着传统的喜庆, 木桌伴着喜庆来 到了家里.那时, 外公家做些小生意, 家 境算是好一些的, 陪嫁母亲的东西算是 比常人家好一些, 这也让我家很多年都 没换过桌子.时至今日, 木桌依然, 只是 脸上多了些斑点.岁月的油污不情愿沾 染着它的脸, 母亲只好给它穿了件衣服 ――桌布, 并不定时地给它更换, 保持它 的干净, 一如它原来的模样. 木桌是我们家人聚集的地方.每当 炊烟袅袅升起的时候, 饭菜的香味氤氲 开来, 与木桌轻轻的油污味交织在一起, 散发出诱人的味道, 显示着独特的家的 气息.夜幕下垂, 父亲会把木桌搬出屋 外, 在院内乘凉, 赏着令他得意的葡萄 架, 顺便把没做完的活计放在木桌上娴 熟地做着.月影摇曳, 昏暗的灯光让木 桌安详得像一位老人, 静静地守着这份 淡然. 农闲时, 父亲会把木桌搬到一个角 落里, 打开窗, 泡杯茶, 抽根烟, 算算一年 的收成, 不时地感叹时间过得快.木桌 成了他最好的倾听者.他在木桌上算 账, 演算一遍又一遍, 算不对的时候, 会 感叹自己老了.木桌在被他演算时的力 度弄得吱吱呀呀响, 不知是反驳他感叹 自己老了, 还是在同意着他的想法.我 宁愿它是反驳着父亲的计算能力, 也不 愿它感叹父亲的老去, 更不愿它和父亲 一起老去. 木桌不老, 始终伴着我生命的路 程.有时, 留在我们一生中的什物, 我们 不必全都记得, 但在我们生命的初始阶 段的东西, 我们却不会忘记.在某一天, 当你走在街头, 想起曾经温暖你的旧物, 环绕填补你身边的回忆, 顿时觉得, 时光 依然如故, 这就够了. 老家的木桌在时光里悠远深长, 岁 月在木桌上沉淀.那些逝去的年华落在 木桌上, 在每个黎明日暮里悄然笙歌. 讲电影黄维栋 那时候 麦子收割完 乡亲总会精挑细捡 粗而长的新鲜麦秆 用祖传的手艺 编织出圆圆的蒲团 金黄色的蒲团 以其质地的柔软 成为乡亲纳凉消闲 心仪的坐垫 成为乡村夏日街头 一道传统景观 舒适的蒲团 坐着我的童年 与大人们一起 逍遥着炎热的夏天 咀嚼着爷爷的故事 时而笑声朗朗 时而泪水涟涟 仰望夜空的神秘 观星星眼睛扑闪 看月亮圆了又弯…… 如今 那些做工考究的蒲团 已经走进历史博物馆 可它宛若一张张唱片 时常在我的思念里旋 转…… 说起讲电影,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 是 陌生的, 甚至于觉得不可思议.现在看一 场电影那是太简单的事了, 更何况电视、 家庭影院让电影离人们更近, 想什么时候 就什么时候看.除了追求大片的特殊效 果或看经典影片, 很多人似乎都不愿意进 电影院了. 但对上世纪七十年代我们山区的孩 子来说, 看一场电影就如同过大年才能吃 到肉一般, 也如同获得一种难以想象的奢 侈品.山区的闭塞、 生活水平的低下、 影 片的缺乏等种种原因, 使得山区的人们一 年都难得看一回电影.要看一场电影, 有 时要走十几里或几十里山路, 十里八乡的 人们聚集在一个大场子里, 一块大白布一 挂, 就是屏幕.人们或坐在条凳上, 或席 地而坐, 或站在稍远处的高地上, 有时正 面坐不下, 就在反面坐, 也依然看得津津 有味. 电影很少看到,但总要满足看电影 的欲望,所以,不知不觉地,讲电影听 电影就成了孩子们的一个经典节目.常 常是夜晚,十几个孩子缠着本村的上海 知青,要他们讲电影.有时为了 巴结 准备给我们讲电影的人,我们就到 山上采许多山果,甚至把家里一点点好 吃的东西偷出来,以便 进贡 .当有人 答应给我们讲电影,我们就一直兴奋地 期待着,如同真情的恋人等待一个约 会,整天都处在阳光灿烂之中.大家围 坐在讲电影的人身边,睁着渴望的眼睛 一字不漏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有趣的 细节.如果讲的人有意卖一个关子,我 们之间就常常产生争论,各自按照自己 的想法去设计下面的情节,如果恰巧和 电影中的下一个情节大体一致,则满脸 的得意和自豪.如果谁先看了一部电 影,那在小伙伴当中就有了炫耀的资 本.记得有一次哥哥带我看了 《渡江侦 察记》 ,第二天,我就成了小伙伴们中的 香饽饽 ,因为他们知道了我昨天看了 电影,而且是 打仗的 ,我们平时最喜 欢用 打仗的 形容电影很好看,那时,我就如同将军一般 高大 起来. 在山坡上,小伙伴们把我围在中间,我 一边享受着他们 进贡 的美食,一边 煞有介事地讲起了这........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